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陶艺·蟾蜍 一枚纪念邮票的故事 丰富多彩“鬲文化” 福禄寿黄杨木雕 旧书中的496个纪念章
第22版:民间收藏 2021-11-03

丰富多彩“鬲文化”

◆原 野

我多年前在陶都宜兴丁蜀镇觅得的一套陶艺“鬲”(原始读音gé,后指古代炊具,音lì)。器形仿古,造型各异,一套五件,大小尺寸相差不大,直径8~10厘米,高5~8厘米,其中两只有三足,其余无足。

鬲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器,最早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鬲是陶器。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鬲存在了二三千年,在那个时期,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鬲的造型一般有两种:上部为口径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有的上有两个耳)无足;上部同上,下部有三个中空的足。

说到鬲的造型还得从尖底陶瓶说起。在五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制陶技术以后,先是制造出了小口、突腹、偏上有双耳的尖底陶瓶,用它来取水和倒水都很方便,但不可以用它煮水,也不能平稳放置,后来人们便将三个尖底瓶捏在一起制成鬲。鬲的三个腹足站立很稳,里面可以贮水,底下架上干柴又可以煮水,非常实用,所以就成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器具。

古代的鬲分为陶器和青铜器两种,青铜鬲最初是依照已有陶鬲制作的。在古代,人们将食物放入鬲,在下面烧火进行烹煮。我们都对鼎的形状比较熟悉,而对鬲却有些陌生,其实鬲和鼎的形状非常相似,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鼎的足是实的,而鬲的足是空的,鼎的足与鼎身不相通,而鬲是相通的。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后,鬲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具,更是演变成一种礼器。到战国时期,鬲基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有学者认为,鬲不仅是一种器皿,而且是一种文化。在鬲的身上,可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到社会习俗和工艺美术水平的变化,因此,鬲也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