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柏林  “伙伴式”服务让创业者倾心
第16版:国际知名城市软实力调查报告 2021-11-16

柏林 “伙伴式”服务让创业者倾心

 

通过“柏林伙伴”官网上的“经济地图集”工具,使用者可以查询到利用不同交通工具从一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抵达的范围

王甄在“柏林伙伴”官网上查找信息

创业者在孵化平台Drivery举办交流会

柏林的孵化平台Drivery专注于移动交通 采访对象 供图

“贫穷,但性感。”这是德国首都柏林前市长沃维雷特给这座城市贴的标签。当时这句话是在“吐槽”欠债又败诉的市政府,却也是当下柏林的别样写照。

的确,同其他国际大城市相比,柏林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便宜许多,似乎是显得有些“贫穷”。但别忽视了她的内在:国际范的城市文化、生活工作兼顾的社会氛围、不打折扣的创业环境,让这座城市成为越来越多本国乃至海外创业者心生向往的“性感”之所。

凭借先天优势大涨人气

每小时有5.1家企业在柏林成立,远超德国的平均水平;《2020德国初创企业晴雨表》显示,柏林2020年融资超30亿欧元,高居全德各联邦州之首;《2021年创业热点地图调查》显示,柏林的人气超过伦敦,成为德国乃至欧洲初创企业创业地点的首选。

在激烈的营商竞争环节中脱颖而出,柏林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个环节,柏林有先天的优势。

头号优势,自然是较低的生活成本。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柏林的房价也大幅上涨,但同伦敦、巴黎、纽约等其他大都市相比,相对低廉的房租,加上兼顾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城市节奏,它依然是一座适合事业刚起步的年轻人打拼的城市。

爱因斯坦、马克思、薛定谔和格林兄弟的身影都曾出现在洪堡大学校园。4所综合类大学、4所艺术院校、7所应用技术学院,以及70家非大学类研究机构,让柏林成为欧洲研究机构和人员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丰富的人才资源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沃土。

此外,柏林拥有“国际范”的城市文化。坚恩(上海)商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国人戴米安觉得,外国人在柏林的分布似乎更分散,或者说更加融入当地,不像在上海的外国人喜欢按国籍扎堆。

这在某种程度上有语言的因素。异乡人在柏林,不会说德语?别担心,因为路边咖啡馆的店员或许也会对你说:“不好意思,我不会说德语。”柏林的360万人口中,只有仅仅四分之一是土生土长的柏林人。

开放、包容、多元,是柏林留给许多异乡人的印象。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人,实现着文化与思想的碰撞,在柏林激发出创意的火花。

但是,柏林并没有因为这些优势而选择“躺平”。

有困难就找“柏林伙伴”

打算创业,却人生地不熟,许多创业者在初期常会遇到的困惑,柏林政府看到了。

想考察办公室选址?可以试一试“柏林伙伴”官网上的“经济地图集”工具。它不仅能让你看到当下的城市布局,还能预览未来的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检索具体地址,还可以清楚形象地了解从一地步行、骑车或开车出发在单位时间内都能抵达哪些地方。

想了解其他初创企业的进展?“柏林伙伴”还有“初创企业地图”,用户可以详细查询到各家企业的创始人、初创时间、所属行业、估值和融资情况等。

想招募员工?从“柏林伙伴”也可以轻松链接到柏林人力资源网站,或是登录教育科研机构的门户网站“大脑城”寻找信息,通过柏林就业委员会发布空缺职位信息。

还有其他的问题?那就给“柏林伙伴”写一封电子邮件试一试吧。“我们需要招一个突尼斯的实习生来德国做短期实习,签证应该怎么办?”极纳科技人力资源经理王甄问了很多人还是没有答案,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柏林伙伴”,对方很快就有了回复。“在邮件里,他们详细解释了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去哪里申请什么材料。”

2015年成立的“柏林伙伴”由柏林政府通过柏林投资银行注资,柏林技术基金会、柏林手工业行会、柏林工商大会、柏林-勃兰登堡雇主和商会联合会,以及200多家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帮助初创企业寻找办公地点、制定融资方案、招募和培训员工、联络专家,甚至协助初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等,都是“柏林伙伴”承诺的服务,其中不少还是免费的。

在王甄看来,“柏林伙伴”就像是柏林市政府与创业者之间的对接人。“有政策调整时,他们会发邮件通知我们;对一些政策不理解时,他们会为我们解释。”“柏林伙伴”的办事效率很高,通常创业者在通过邮件提出诉求的24小时内就会收到答复。

陪伴企业发展每个阶段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城市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开始出现些许变化。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罗伯特·哈金斯的研究发现,企业创新需要的成本、投资和投入正在增加。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创业者、企业家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影响着所在地区的复苏势头。

如何帮助创业者适应变化中的生态,城市或者说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柏林的答案是,让政府的服务平台更专业,成为企业在柏林的靠谱“伙伴”,为它们提供更快速的解决方案,陪伴它们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便是“柏林伙伴”正在做的事。

“作为柏林的贸易经济促进机构,‘柏林伙伴’除了负责招商,也负责养商。”柏林驻华首席代表李怡燃解释说,“事实上,它不仅仅是一个招商机构。当企业落户柏林后,如何帮助它们拓展生态圈,加强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跟潜在的客户交流,协助企业为员工申请签证,所有这些‘柏林伙伴’都会涉及,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

帮助企业“出海”也是“柏林伙伴”的业务范畴。柏林专门在中国设立了与“柏林伙伴”联动的柏林驻华商务联络处,免费服务柏林企业,让它们有渠道更多了解中国市场,在这里寻找更多商机。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了解柏林市场、咨询柏林相关问题的第一站。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这样的“信息中转集散”渠道显得更有价值。

数字化的支持更是将“柏林伙伴”打造成了一个专业化的创业服务平台,集纳了包括人事、交通、规划,甚至是房屋中介等诸多信息,让人和资本不仅能留下来,更能长远地留住。

这也并非是一个单向的受益行为。一揽子专业服务减少了繁文缛节,让企业获得更好的营商环境体验的同时,也让柏林对域内的企业有了更多了解,为本地进一步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借鉴。

如何让营商环境更友好,保持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在哈金斯看来,高品质的生活、高水平的教育,加上回应创业者、企业家的诉求,协助他们找寻办公场所、获得风险投资,推动城市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发展,这些因素都应当囊括在内。而柏林相对平易近人的生活成本,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这些软性优势加上“柏林伙伴”的加持,对于想要开辟一番事业的人们是颇具魅力的。

王甄还在同创业伙伴一道奋斗,他们创办没多久的公司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21年德语区最值得关注的30个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之一。戴米安也感到很庆幸。早些年敏感捕捉并跟上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让他的创业公司在今天成为中国消费者和德国商品之间的一座桥梁。“上海是一个很棒的城市。”这座城市积聚人才的能力,快速发展的势头是他特别看重的。作为来自他国异乡的创业者,他也希望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得政策更新的信息,不再为语言所困,能跟上中国快速的发展步伐。

愿她越来越“性感”。无论是在柏林的王甄还是在上海的戴米安,这都是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最好的祝愿。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