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跨区域跨部门共绘“绿水青山” “钟摆族”上演“双城记”
第13版:长三角/视点 2021-11-16
往返沪苏,95后女孩跨省通勤走红网络

“钟摆族”上演“双城记”

最近,“95后”女孩“刀刀”跨省通勤的视频走红网络,家住苏州、上海工作,“刀刀”每天搭乘沪宁城际铁路,往返两城之间。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网络不断织密,重新构建了长三角的时空概念,不少人的生活工作方式随之变化,长三角“钟摆族”越来越多。本报记者联系到网名“刀刀”的95后女孩胡蝶,分享双城生活的故事。

一次买齐一周票

周末晚上,坐在苏州家中的胡蝶,已经在手机上买好了新一周上班的火车票,从苏州到上海,一共5张。“我已经把高铁当地铁了。”得益于沪宁城际铁路的便捷,去年11月起,胡蝶开启了双城生活。

“一次买好5张票,就像给自己上了个闹钟,避免拖延症。”胡蝶笑说,沪苏之间往返的车次很多,如果这一班赶不上,就会心存侥幸,“想着反正还有下一班呢,容易上班迟到。返程票不着急,可以下班再买。”

胡蝶是“海归”,四年的海外求学,让她更加独立,规划并优化时间,已经成了生活本能。“我在面试上海的这家公司时,就已经开始规划路线了。”胡蝶划了几个时间节点:从家出门到苏州站10分钟,高铁23分钟,上海市区坐地铁30分钟,加上站点间换乘的时间,总共1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

不是没有考虑过在上海租房,但她算了一笔账:公司附近租一室户,每个月房租开销大约3500元;如果考虑跨城通勤,高铁票加上地铁票,一个月只要1700元左右!

“不仅省了钱,还能回家吃上妈妈做的饭菜!”于是,拿到公司的入职通知后,胡蝶就做出了跨城上班的决定。

一群志同道合者

“周一早上人多,从这个入口进苏州站不需要排队”“上海站的西南出口,可以直达地铁站”……每天搭高铁上班,一年下来,胡蝶早已摸透了各个车站的最优路线。这条“黄金线路”的诞生,除了亲身实践外,也离不开一群和她一样的跨省通勤人,他们自称“钟摆族”。

决定跨城上班后,胡蝶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机缘巧合下,加入了一个名为“跨城通勤的钟摆族”的微信群,群里分享的通行技巧和信息提醒,包括“如何去抢优惠票”“上海站候车情况”等。“之前镇江站发生过一次车次大面积延误,但我在刚离开公司时,就已经知道这件事。我换了车站,从上海虹桥站坐车回家,避开了延误路段。”

不久前,胡蝶开始尝试另一种更便捷的搭车方式。她拿出手机,指了指“铁路12306”App里的“铁路e卡通”业务。“不用提前买票,可以刷二维码直接进火车站,就像乘地铁一样,甚至不用刷身份证!”去年,长三角沪宁城际、宁安城际、宁启城际开始试行“铁路e卡通”,覆盖上海、江苏和安徽地区。“只要在手机上开通业务、充值,里面所有的开通线路都可以随到随走。”

一车连接两座城

其实,这样的跨城生活体验,对胡蝶来说,并非第一次。她在英国读书时,曾有一份暑期实习工作在另外一座城市。

但在异国的跨城通勤,留下的回忆并不那么美好。“我乘坐的英国列车,车速很慢,经常延误。甚至为了等列车员买咖啡,就耽误了整整20分钟。”胡蝶有些无奈,“正因为当时常赶不上列车,才养成提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吧。”

按照原定的职业规划,胡蝶本打算在英国工作两年再回国。但疫情打乱了她的生活节奏,国外低迷的就业情况也迫使她下决心回国。

胡蝶说,起初开始双城生活,偶尔也会担心,疫情会影响到跨省通勤。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一切井然有序。“最多就是车次减少了,出行的选择范围小了。比如平时10分钟就有一班车,现在可能要等半小时,对我来说问题不大。”

采访中,胡蝶总说,自己是个“幸运儿”。白天在上海工作,晚上回苏州生活,“钟摆族”踩着的,正是沪苏同城化的节奏和韵律。“未来,苏州北站到上海,只需要15分钟,越来越近啦。”

本报记者 吕倩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