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让各种创意火花闪耀国际设计之都
第21版:创见 2021-11-19
“看不见的设计”更多为百姓所见——

让各种创意火花闪耀国际设计之都

郝经芳、王令杰设计的“外滩穿梭机”模拟图

最近展出的“2021大上海乐园计划”模型

20年前曾韦豪设计的“2001大上海乐园计划”模型

“2001大上海乐园计划”分析图

“外滩穿梭机”的创意模型

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项目的设计鸟瞰图

“JOA开间建筑”设计的外滩水岸活力带模型

“外滩音乐厅”的模拟图

“外滩大道·山野滩”模拟图

◆琳 恩

外滩,上海的城市名片。壮观的万国建筑群、游人如织的观光平台、夜间旖旎的灯光、看不够的迷人江景……很多人对外滩再熟悉不过。这些年来,外滩不断被局部更新,百年外滩变得越来越美。不过,在建筑师眼中,外滩仍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潜力。近日,在一场主题展览中,一群建筑师、艺术家从设计和艺术视角探索了未来外滩空间形态的可能性。 ——编者

这场名为《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的城市设计展在武康大楼“城市交集”举办,由知名建筑师、策展人曾韦豪发起,侯之、黄沛联合策划,旨在以全球化视野回应上海公共空间发展的时代命题。用侯之的话来说:“如果说外滩的历史与记忆已经被当下所‘看见’,那么‘看不见’讲述的则是未来的想象,是设计的寓言。”他们之所以选择在武康大楼这样的城市地标举办展览,是希望这些设计创意能为普通百姓所见所知,激发民众对城市更新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参与。

可见的、已经实现的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的风貌,影响着公共审美和城市建设的观念,而“不可见”的概念设计、创意,承载着建筑师们的理想,可以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

探寻发展新方向

“疯狂设计”也有合理性

作为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创意人、ROAD2创始合伙人之一、创意组织UNITU主要发起人,侯之的兴趣十分广泛。他不仅关注建筑及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还活跃于影像创作领域,作品曾在SUSAS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城事设计节-愚园路街区唤醒行动、亚洲双年展等展览中展出,并策划过主题展“城市生活的几种理解呈现”和CITY BOOKS projects、SQCM 60 projects等项目。因为希望以旁观者身份记录城市空间与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寻找切入点,运用创意的手段跨越尺度和领域解决需求,他曾对外滩公共空间进行过深入了解。他表示:“外滩的公共空间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这为创意构想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2001年,尚在攻读建筑学硕士的曾韦豪首次来到上海。彼时,上海迪士尼项目已经启动谈判,学者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带起了一阵“上海热”的风潮……种种事情激发了曾韦豪的“狂热”,对外滩空间展开了一系列观察和研究,并将大胆的提案做成毕业论文。在他的构想中,外滩历史建筑群、中山东一路、景观堤岸和黄浦公园,将会变成包含“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外滩水岸商业活力带”“外滩音乐厅”“外滩过山车”等设施的主题乐园,让人们以全新的“漫游方式”体验外滩风情。

因为看好上海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曾韦豪选择成为“新上海人”,二十年来将自己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与上海城市发展“绑定”。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他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部分工作;以上海为原点,他策划、执行了不少富有创意的设计项目及活动。

曾韦豪坦言,在上海从事建筑、创意工作二十年后,他本想以自己的个人想法再造“看不见”的外滩项目,但在与年轻后辈的沟通中,他发现,像侯之这样的年轻建筑师、创意人思维十分活跃。“上海城市空间不断发展,设计理念升级换代,所以,二十年后,我邀请了这些年轻建筑师、艺术家、创意人一起来继续玩转‘大上海乐园计划’。”

正因如此,在展览中,人们见识到年轻一代的“疯狂”创意。“JOA开间建筑”尝试用一套公式将外滩建筑群符号化,二维码美术馆、主播王国、深水迪厅、磁悬浮剧院等各种“乌托邦”式的文化娱乐功能被嵌入设计方案;由Studio MOR的设计团队“再造”的“外滩大道·山野滩”,借鉴文学“互文”的修辞手法,让外滩的草地河岸变成人们活动的广场舞台,使得自然元素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得到强化;而张烨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外滩音乐厅”,旨在构建全新的开放音乐厅的公共属性,通过花园平台、立体步道等多层次开放空间,让原本封闭的建筑成为可供市民漫步的3D公园;艺术家郝经芳、王令杰捉刀的“外滩穿梭机·The Bundliner”,延续了曾韦豪当年“外滩过山车”的“疯狂”,用“牛顿臂”让人们获得像飞鸟般的视觉角度。按照两位艺术家的解释:“当人们置身于摆臂端点的全景舱中,就能从不同的位置、高度和视角重新认识外滩。除了飞鸟,从未有人能置身于这个位置,穿梭于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之上。”

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蕴含着设计的逻辑。就像曾韦豪所言,看似“疯狂”的构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若干年后回头看,并不一定是“纸上谈兵”。

用设计预见未来

让“创意火花”自由绽放

事实上,虽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但前卫的概念设计一直受到设计、创意行业的重视。在全球各地,每年都会有许多“未完成建筑”“不可能建筑”展览,引起人们的热议。

建筑师弗里达·艾斯克维多曾经说过:“从你开始画图纸的那一刻起,设计就是关于未来的项目。”虽然,很多优秀的设计创意因为种种原因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落地,但这并不影响人们通过图纸、照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欣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智慧。

时至今日,在上海,各种本土的、国际的、高品位的、面向未来的设计概念展、纸上建筑展越来越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由设计师侯正光等人发起的本地化概念设计主题展“晒上海”,从2009年诞生至今已举办十余届,从3D打印到手工艺再造,每年的概念设计都令人耳目一新,目前正由“现象级概念设计展”升级为承载设计流派和理论思维先锋的平台。

上海国际设计周更是本土众多概念设计的“孵化器”,大批行业新人的概念设计在这个“孵化器”中获得润养,其中不少因此成真,获得了推广的机会,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已故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有建筑界“解构主义大师”之称)有许多设计未能实现,其事务所在上海举办的特展依然受到观众的热捧。米兰国际家具展落地魔都之时,也在展览中辟出不小的空间,以卫星展的形式专门呈现年轻设计师的概念化创意。被称为亚洲顶级设计展览的“设计上海”,也将触角伸向未来概念设计。而红点奖概念设计展览也频频选择在上海的商圈中落地,与公众进行“亲密”互动。

作为国际设计之都,上海时时处处都闪耀着未来设计的创意火花。用设计预见未来,上海已成为创意火花自由绽放的平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