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旧时月色 田园秀色 墨西哥城的邮局和图书馆 小满写意 “老芋头” 寂静之声
第8版:夜光杯 2022-05-20

“老芋头”

潘志豪

半个多世纪前,我是上海一家化工厂的青工。一天,我们正在更衣室里聊天,车间主任带着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老于,于明德。”大家定睛一看,顿时鼓噪起来:“哈哈,于明德——电影明星……”于明德马上纠正:“不,我是‘非’电影明星!”他特别在“非”字上加了重音,反而引来了哄堂大笑。

于明德,资深电影演员,曾在数十部电影中担任角色,尤在《沙漠追匪记》《女篮五号》《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家》等片中都有不俗的表演。他自称是“三房(账房、门房、茶房)六客(食客、门客、赌客、说客、掮客、嫖客)专业户”。他虽大多演的是配角,用演艺圈的行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硬里子”,我们这些影迷很早就在银幕上“认识”了他。尽管他比我们大了一辈,青工们却无规无矩,叫他“老芋头”,于是他变成了食堂里人人爱吃的一份大众菜。不过,他对这个昵称非常乐于接受。

“老芋头”是和石晓华(著名导演)、柳和清(王丹凤的夫君)等7个电影人一起“发落”到我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从进厂第一天起,他就办事认真,毫不惜力。每天上班他第一个到厂,拎了四只热水瓶到食堂灌满热水供大家饮用;工作结束后,他就自动用清水将车间场地冲洗得一干二净。而且,无论哪个班组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都会慷慨地伸出援手。有时,当我们低头全力拉着沉重的劳动车时,突然感觉轻松了许多,无需回头,也不要说“谢”,只要吼上一声:“老芋头,有数!”

“老芋头”来了没几天,就如鱼得水,人缘好得让人眼红。有时,他经过别的车间,那里的工人就会参差不齐地唱起“老芋头”演过的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插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此时,“老芋头”精神抖擞,功架十足地向工友们招手,那架势仿佛现在的明星在走红地毯——不,现在走红地毯的大腕,未必能享受到这样本真而毫无杂质的荣耀!

“老芋头”富有喜感,说“嬉话”时表情丰富,言辞幽默。在厂里只要开庆祝会,“老芋头”和一位本厂职工搭档的相声,总是最受欢迎的压台戏。只见他身穿大褂,面孔铁板,甫一亮相,尚没开口,就引来满堂喝彩声笑声顿脚声,几乎要把大礼堂的屋顶掀翻……

“老芋头”平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一个青工在车间里打骂自己的女友,恰好撞在“老芋头”的眼里,他竟凶神恶煞般地冲过来,一把拎起青工,用山东上海话恶狠狠地吼叫:“小赤佬,侬敢再打伊,我就捏扁塌侬!”不仅吓得那厮落荒而逃,我们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老芋头”胸无城府,直言无忌,敢为屈死的著名电影演员冯喆鸣冤。冯喆是当时风头很健的银幕红小生,那年,电影院忽然推出一部被禁多年的影片《南征北战》,主演正是冯喆。然而蹊跷的是:冯喆此时已被峨嵋电影厂造反派活活打死。我把这个噩耗赶紧告诉“老芋头”。他半晌低头无语,悲愤地对我说,冯喆是个大好人,因为他和冯喆在《沙漠追匪记》《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有过多次合作,相知甚深……我对“老芋头”仗义执言的燕赵侠义之风肃然起敬。

“老芋头”在厂里是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独特人物,说话公道,威信很高。有一年评选先进人物,我和几个产品班长想联手向厂部提名“老芋头”当先进人物。不料,首先遭到强烈反对的正是“老芋头”本人,他第一次虎着脸对我们撂下一句狠话:“你们这样做,就是把我放在火里烤,求求你们别做这种傻事,行吗?”我们这才意识到“老芋头”真的厌恶此事,而非故作姿态。而且领导也发下话来:“于明德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能评先进!”这事只能作罢。

1977年10月初,“老芋头”上班时竟没有换上工作服,悄悄地向我们辞行。我们无言地把他送到厂门口。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然后对我们挥了挥手,骑上那辆“老坦克”快速离去。望着那越来越远的背影,我们的心里都空落落的……

“老芋头”回归电影界后,又拍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有一次,我逛老城隍庙,还看见他拍的大幅广告,照片中的他还是那样生动可亲。“老芋头”很念旧,经常给我们寄来他参加演出的话剧《战斗的青春》和紧俏的电影《少林寺》等票子。

如今,“老芋头”去世已有多年了。最近,我和一位老同事邂逅时,不约而同地又说起“老芋头”,在我们的记忆里他还是那样鲜活真实。我想,一个作为“改造对象”的电影人,在去世多年后,依然被当年“监督改造”他的工人们深深怀念,真让人感慨不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