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为守楼“大白”开场雨中欢送会 雨中守夜人 从单日增106人到22天无新增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5-29

从单日增106人到22天无新增

他们在嘉定最大“城中村”战疫

嘉定区江桥镇五四村,已经连续22天没有新增病例了。这两天,居民们已按规定有序开放;而曾经,这里是嘉定的疫情“风暴点”,单日新增最高时达106人。五四村是嘉定区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村宅民房、39家企业、公寓楼房犬牙交错,村中建厂、厂中有厂。在本轮疫情中,五四村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200例,属于拔点攻坚点位。4月18日,今年53岁的嘉定区江桥镇总工会主席、五四村下沉干部组组长张国民,与同事们来到了这里。

摸清“火点”

11个工作组分工明确

在五四村大约0.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里,实有人口9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占总人口的88%。而原来的村干部只有十几人。连续几十天高强度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高居不下的新增病例,村民们的不理解……凡此种种,已让他们的身心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4月18日,张国民接到江桥镇党委书记的一通电话。30分钟内,他就与同事赶到了五四村,坚守至今。一开始,他只带了4个同事赶到五四村,分别负责转运、消杀、物资领取以及特保管理。随后的几天里,点位上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增加到了93人。这些增援力量,为五四村的基层干部群众带去信心。

“抵达驻点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数据分析组,排摸全村信息,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张国民深知摸清底数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第一时间掌握“火点”,方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从那天起,工作组会根据每天的动态信息制作日报。根据实际情况,张国民又细分了指挥组、生活保障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11个工作组,并推出12条“最严公约”,开展村级防疫工作。

消除隐患

5个公厕“最严”管理

“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院子,老人多、小孩多,而且硬件条件比较差,绝大多数民房都没有独立卫生间。”防疫工作逐渐开展,但摆在张国民眼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五四村人员密集、巷弄狭窄,往往一个人感染,就会导致一整栋楼“团灭”。

村里80%的人家没有厕所,他们共同使用5个公共厕所。张国民与同事们想过许多对策,最终选择了“最严”公厕管理方式:“村内每个公厕安排两人24小时看守,并要求每次只能进出一人,每次都做好消杀,另外再安排4个保洁员随时清洁卫生。”

就这样,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五四村新增病例数像“走楼梯”一样下降了:100多例、60多例、20多例……到5月7日,新增感染者数字降到了“0”。

不敢懈怠

就像我的第52场马拉松

其实,在下沉到五四村前,张国民与同事们已经在江桥镇增建村连续奋战25天了。增建村曾是嘉定区唯一的中风险地区。可以说,嘉定本轮疫情中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都离不开张国民与同事们的付出。

抗疫这两个多月,张国民感到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我母亲86岁,耳背听不见,她就住在增建村,以前我们五个子女每周都会去看望她。”而后来,在张国民下沉支援增建村担任点位长的日子里,由于封控管理,尽管每天经过家门口,都没能去看母亲一眼。“她染病后,是其他工作人员转运走的;她出舱后,我又在五四村工作,也不能去照顾她。”

这些日子,张国民不止一次落泪:在接到母亲“你怎么不来看我”电话时,在看到同事们无怨无悔奋战一线时,在看到村民们有序排队配合转运时……“有一位同事的亲叔叔去世了,另一位同事的爷爷也去世了,他们都是当天就继续投入工作。”

张国民的爱好是跑马拉松,他已经在全国各地跑了51场全程马拉松。“我觉得,这次抗疫之战就像是我的第52场马拉松。”如今,他与同事们仍在奔跑,不敢懈怠:“再坚持坚持,就到终点了。”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