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广告 生僻字之困,到底怎么办? 两室两厅塞进22人
第10版:帮侬忙 2022-06-23

生僻字之困,到底怎么办?

无法申领离线码,被赋“红码”……在本报帮助下,不少因名字导致核酸检测结果查询不正常的市民解决了烦恼

曹女士的随申码名字已修正

近日,本报报道了多位市民因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要么无法申领离线随申码,要么随申码关联核酸检测记录出现问题。连日来,又有不少市民反映类似问题,经记者联系,均已得到解决。

俩月烦恼一天解决

市民瞿雯YUN(左音右员)向记者反映,因为名字中含有生僻字,她一直无法注册“随申办”,每次都是由采样人员扫身份证做核酸。“我的情况和你们报道的贺阿婆的遭遇(详见6月20日7版《身份证扫不出 离线码不管用》)简直一模一样,也不能查询自己的核酸检测记录。”

经记者与上海大数据中心联系,瞿阿姨名字中的生僻字以拼音代替。随后,瞿阿姨回复,已“实名认证”注册了“随申办”,能够查到核酸检测记录了,随申码也能正常关联核酸检测记录。她还高兴地发了朋友圈:困惑两个多月的烦心事,通过“新民帮侬忙”的协调,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只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

从“?”到“JING”

市民曹JING(左文右風)反映,她成功注册了“随申办”,但因为名字中有生僻字,随申码和核酸检测结果无法关联。“明明已经做了核酸检测且结果可以查询到,但随申码一直显示‘14天内未有核酸检测结果’,而用‘数字哨兵’扫身份证,同样显示‘14天内未有核酸检测结果’。现在我出门,一扫场所码,所有人都看着你,还要解释半天,人家还不一定相信你。真是累!去医院也不能提前预约。”

记者了解到,曹女士随申码上的名字是“曹?”,核酸记录户名显示“曹?”,但每一单条核酸记录的名字都是“曹JING”,两者并不统一。记者与上海大数据中心沟通后,目前曹女士的随申码名字修正为“曹JING”,已能同步所有核酸检测结果了。

助老人申请离线码

还有一位93岁阿婆郑乃YI(左边是“音”,右边是“颐”的左半边)也遇上了烦心事。阿婆的女婿童先生告诉记者,因生僻字的缘故,老人无法申领离线随申码,不能去医院看病,全家人为此忧心忡忡。在记者联络协调下,上海大数据中心远程帮老人办理了离线随申码,名字修正为“郑乃YI”。郑阿婆凭离线随申码做核酸检测,就不会再遇到相关问题了。

还有一位朱倬生老伯,今年已90岁高龄,不会用手机。他说:“去银行办事,扫身份证,结果显示‘红码’,竟无5月23日以后的核酸检测记录。”记者猜测“倬”这个字虽不算生僻字,可也比较少见,影响了OCR识字系统的精准度,所以建议老人使用离线随申码做核酸检测。随后家人反馈称,这几天做的核酸检测结果都能正确关联到离线随申码中。现在老人买菜购物、去医院、去银行都没问题了。

本报记者 陈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