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最后一课 高温来袭,谁是中暑高危人群 广告
第7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2-07-08

高温来袭,谁是中暑高危人群

最近,上海气温都将在高位运行,医院急诊因高温引发不适的患者近期也有所增加。专家提醒,高温天谨防中暑,若症状无法缓解,还要及时就医。

小心!室内也会中暑

一位五十多岁的道路维修工人,在高温下连续工作数个小时,随后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患者在凉爽的室内休息片刻,慢慢恢复正常。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健表示,中暑实际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危重症中暑”等不同程度,轻则头晕、恶心、胸闷、乏力、复视(将一个物品看成两个)等,重则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那位道路维修工人的情况就属于“先兆中暑”,患者在凉爽环境休息片刻,即会好转。然而,中暑如果发展到“重症中暑”“危重症中暑”程度,就非常危险了。

其实,不光是在户外,人在室内也有可能会中暑。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长期在家卧床,某日突然昏迷不醒,被子女送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急诊值班医生先排除较常见的老年人中风可能,根据老人子女描述,判断老人可能是中暑。原来,该独居老人长期卧床,也不喜通风,从不开空调电扇,以致中暑,幸亏子女当天探望才发现情况。

哪些情况易中暑

中暑在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老年人的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容易发生中暑。家中有独居老人的,晚辈应该多看望、多联系,密切关注老人在炎炎夏日的健康状况和居住环境。

万健总结了一些预防中暑的方法:在工作中,用人单位应遵守《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规定,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预防户外劳动者的中暑情况。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同伴有中暑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勿单独留小孩在车内

如何预防中暑呢?万健建议:首先,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常饮水,而不要到口渴后再喝水。但不能饮冰水,也不要饮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饮料,这些饮料会使体液流失更明显。同时,人体大量出汗时,许多盐分、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必须及时补充。夏季要注意饮食尽量清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睡眠。

他还特别提醒,进入高温场所前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会加快,体温升高。此时进入高温环境,身体自身产生的热量无法向外传递,也有可能造成中暑。

专家提醒,带孩子外出时,别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太阳照射下,即便在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还会快速升高,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车辆中无人看管,可能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

中暑如何应急处置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应如何应急处置?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孙杰总结了一段中暑应急处置的顺口溜:闷热天气容易中暑,室内室外均要防暑。一旦发生迅速搬移,通风平卧解开衣扣。补充盐水少量多次,湿巾冰袋物理降温。昏迷按压人中合谷,呼叫救援急送医院。他表示,一旦怀疑有人中暑,首先迅速转移患者到阴凉通风处,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物;随后是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其面部和全身,尤其是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例如,可以加置冰袋;将患者放置在空调房间内,温度不宜太低;同时要补水,中暑初期或轻度中暑,给患者补充淡盐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但需要少量多次补充;要及时促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持续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实习生 计丹洁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