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城市环保遏制“光污染” 上海探索豁免制度 从头顶一盆水到共护一安澜 “住上新房我们圆梦啦!”
第3版:要闻 2022-07-21

“住上新房我们圆梦啦!”

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居民今起回搬

居民说,改造后的房子像新的商品房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太开心了,盼了这么多年,终于住上了新房子,圆梦了圆梦了”,拿到新房钥匙的68岁王翠凤阿姨激动地说,“这房子看上去就和新的商品房一模一样,我就希望能早一天住进去。”

今天上午,静安区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居民回搬仪式,在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区举行,677户居民开始搬回原来居住的地方,令他们欣喜的是,原来的破旧房屋,改造成了7幢带电梯的高层新房,而且每家每户享有独用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

煤卫合用常引矛盾

据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介绍,彭三小区是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多层老公房,这些房屋面积狭小、阴暗潮湿、破损老化,2至3户居民合用厨卫,有些甚至一层8户居民共用一个厕所,属于非成套的住宅小区。部分房间常年晒不到太阳,每逢大雨天,住在5层顶楼的居民屋顶经常渗水,住在底楼的居民则因小区地势低洼、下水道堵塞而导致家里水漫金山。由于管道漏水,平时上个卫生间都要打伞,邻里之间煤卫合用,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改善生活环境成了小区居民最热切的愿望。

彭三五期原有11幢非成套旧公房,建筑面积27560平方米,居民878户。2018年8月,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签约,作为当时全市最大的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彭三五期创造了100%签约率和启动搬场后一个月内居民100%搬离的全市旧改“双百奇迹”。

将租赁房买为产权房

在居民外出过渡的3年里,7幢带电梯的高层住房拔地而起,并且配套建设了地下车库和菜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出行。改造后每户将在原有居住面积的基础上新增2平方米左右,并享有独用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新房配备电梯和地下停车库,待小区大产证办好后,居民还可以按照公有房屋出售政策将租赁公房买为售后产权房,真正拥有自己的产权房,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骄阳似火挡不住居民们回家的路,曾经的邻居在新居落成后久别重逢,格外亲热,大家纷纷感慨:“感谢政府帮我们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随着彭三五期居民的顺利回搬,彭三小区的旧房改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几年来,在市、区大力支持下,彭浦新村街道补齐了最大的民生“短板”——将辖区内所有非成套旧住房完成和正在完成改造。

探索多种改造模式

2007年8月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小区视察旧改工作,在仔细察看经过成套改造后的独用厨房和卫生间后,对身边市区和街道领导强调要将这项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办好。市委书记李强2018年9月13日在彭三小区实地调研成套改造工作时,也要求市区各级加快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让更多居民受益。

街道上下坚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推进成套旧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2005年至今,街道坚定不移把推动旧住房成套改造,作为为社区居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八年来先后完成了彭五、彭七及彭三小区一到五期的旧房改造工程,受益的居民已有2797户,街道在非成套旧住房工作上,探索出了“改扩建”“加层扩建”“拆除重建”等多种改造模式;在规模上由点到面,从整幢到成片到整小区改造;在内容上由单一到综合,从厨卫独用到电梯高层到生活配套,探索出了一条非成套旧住房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新路径,街道最后一个全市规模最大、改造户数最多、小区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大的非成套旧住房小区——彭一小区(2110户),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