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在中国投资力度加大记者 左妍 摄
大众ID·AERO汽车 记者 陈梦泽 摄
欧莱雅中国展台上,一款新产品借助头戴式装置捕捉消费者的情绪变化,以此来推荐香水产品 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左妍 叶薇 张钰芸
作为进博会“全勤生”,罗氏中国在第五届进博会宣布积极打造开放、有机、高效的合作生态,孵化扶植优质的本土创新企业成长。这种模式被称为“罗氏中国加速器”,现有成员企业11家,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8项早期研发合作。
同是五年参展的欧莱雅再次搭乘进博快车——从“参展商”变“投资商”,“投资商”变“合伙人”,联动创新生态圈合作伙伴,将中国市场打造为集团全球灵感策源地。
在中国,为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进博会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应用生态。从卖产品、卖技术,到如今寻求与中国政府、企业、机构合作创新,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超大市场的巨大磁力,更折射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动向。
同步研发医药
见证“中国同创”升级扩容
在生物医药行业,本土化成为跨国药企在华发展的关键词。本届进博会上,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成立诺和诺德(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在中国大陆生产、贸易、研发等业务实现控股,以整合优化在华业务资源。参展五年,五次投资中国,投资总额将超过25亿元人民币。此外,诺和诺德携手上药控股建设药品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心,这是诺和诺德实现全产业链新布局的重要步骤。
2020年,诺和诺德启动“中国同创”计划,将中国纳入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让中国患者与全球患者同步受益。预计2025年后,90%以上全球创新药将在国内同步递交审批。进博会,见证了“中国同创”升级扩容。在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看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蕴藏着巨大潜能。目前,诺和诺德已与15家医院,28个科室建立了战略临床试验合作中心;通过INNOVO开放创新平台,携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量,与3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个项目已顺利进入诺和诺德全球研发管线。
五年进博期间,合作让跨国企业生态的边界不断拓展。作为罗氏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罗氏中国加速器鼓励创新的合作模式,成员企业从220多家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聚焦创新药物研发、诊断和个体化医疗,并包含人工智能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医学前沿领域,不断助力中国的创新发展。“全新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大楼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明春投用。”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博士说,加速器亦将推动张江新型创新生态圈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建立具备世界一流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医疗产业集群。
今年进博会医疗展区堪称是史上行业集聚度最高的一次展示。不仅全球行业巨头齐聚,更全面展示与中国创新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继成都、广州、无锡的阿斯利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在本届进博会引进新入驻企业后,上海iCampus也有13家创新企业完成入驻,共同推动数字化医疗和研发创新发展。据悉,上海iCampus专注于医药研发创新和医疗数字化领域。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通过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将为创新企业提供项目落地、创新孵化、商业加速及扩大规模的一站式创新赋能平台。未来阿斯利康将继续携手跨界合作伙伴,全方位、跨领域加码行业转型升级,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早日实现。
新能源新赛道
探索未来出行无限可能
在进博会舞台上,众多跨国车企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与中国伙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未来出行无限可能。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部长吴雁冰为介绍氢能源技术,把每个展品的技术要点熟记于心。“来进博会的观众太专业,只有做足准备才行。首届进博会上,他们跟我探讨技术;到了这一届,他们更多开始跟我聊氢能源产品落地后的场景应用……”在他看来,进博会带给现代汽车的意义是让产业链伙伴、政府机构深入了解氢能源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第二届进博会后,现代汽车在广州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项目,如今即将竣工投产,这将是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去年10月,在上海建立集团海外首个数字化智能研发中心—前瞻数字研发中心;今年4月,曾在首届进博会亮相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已有中国版,并获北京新能源牌照。同时,集团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前瞻数字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品质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以本土为导向的研发体系。
大众、本田等车企在展示最新成果时,都强调它们所展现的“中国力量”。在本届进博会上,大众集团展示旗下软件公司CARIAD的全新应用“Neon”,并强调是由中国团队打造。“Neon”可通过软件配置实现对车辆各处灯光的灵活控制,并无缝接入到车身功能控制场景中,让座舱更智能。CARIAD中国研发团队还从今年提出的80多个创新想法中遴选出3项应用,并进入研发队列。
丰田概念车e:N2 Concept在进博会上迎来全球首秀。这款全新概念车型由中国年轻精英团队研发、打造。此外,丰田与中国新兴科技企业小马智行合作的最新技术成果Autono-MaaS(赛那自动驾驶出租车)也在进博会实现中国首秀,预计小马智行明年在中国一线城市陆续投用。
宝马展示了在中国投资的最大项目——今年沈阳里达工厂的落地成果,该工厂总投资达150亿元,是宝马对中国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新工厂重点聚焦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方面打造汽车生产的新标杆。“宝马初创车库”也格外引人关注,它是宝马旗下的创新孵化机构。通过系统的甄选和孵化工作,为中国初创公司提供汽车行业先进的开发平台和一流的全球资源,助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通用汽车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今年年中,通用汽车对浦东增资1亿美元推出的进口车业务平台道朗格,就是进博会直接孵化出的产品成果。
搭乘进博快车
期待中国灵感启迪世界
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为灵感,在第五届进博会的欧莱雅展台上,一款瓶身设计极具东方风格的香水闻献DOCUMENTS很吸引眼球。中国本土高端香水香氛品牌为什么会出现在进博会上?原来其背后是欧莱雅集团在上海成立的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公司5月才成立,短短4个月后宣布对闻献DOCUMENTS进行少数股权投资,并将其带到进博会。“美次方的投资方向是创新生态圈,范围非常广,除了富有潜力的中国美妆品牌,还会涉猎新数字化消费体验、先进供应链技术、未来科学等领域的创新项目。”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过去三年里,欧莱雅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参展商变为投资商,再从投资商变为合伙人,正携手行业伙伴共创共赢。这一变化从何而起?他的答案是“进博会”。“三年前,我们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带来首届‘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创造营’,从此之后,这种转变一直在发生。”费博瑞说,在过去五年间,欧莱雅引入中国市场的新品牌、新产品和新技术,比过往20年的数量还要多。
11月6日,第三届“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创造营”十强企业在欧莱雅展台出炉,脱颖而出的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元宇宙、合成生物、绿色科学等时下热门领域。获胜企业不仅将获欧莱雅中国的试点项目机会,加速实现后续商业化落地,而且还有机会通过欧莱雅完善先进的全球体系,将这些项目推广至北亚乃至全球市场。在过去的两届比赛中,共有1000家初创企业报名,输出了20个获胜项目,其中15个进入试验阶段。蓝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和材料创新的企业,也是首届创造营“预见新产研”赛道的优胜公司。创始人张浩千苦恼于所学的生物合成科学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于是决定下海创业。“我们借助平台对美妆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对方还从消费者端和企业端提出意见,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并缩短落地时间。”张浩千说,目前公司已与欧莱雅全面合作,涉及成分类产品和材料类产品等多方面,并有三个产品完成验证阶段。
从诞生之日起,进博会蕴含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因。如今,跨国企业来进博不仅是“做生意”,更是在中国的广阔市场寻求新发展、新机遇,以更务实的态度寻求与中国合作。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正如费博瑞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的愿望是,不仅把最好的成果带到中国,更要用中国的创新灵感启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