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在汽车展区体验“反差萌” 种子穿彩衣  蔬果巧变身 老膏方装小袋  经络图上扑克
第8版:第五届进博会特刊 2022-11-09
在进博“客厅”看上海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老膏方装小袋 经络图上扑克

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曙光医院设立海派中医健康促进服务站,展示国家非遗项目石式伤科传统技艺,让参观者体验海派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本报记者陈梦泽 摄

昨天是中国记者节,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上海非遗客厅”,曙光医院为记者们准备了一份节日礼物:体验装的膏方。“主要作用是养颜、美容、活血,它的配料很平和,没有寒热偏颇,口感也较好。”“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教授介绍。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上海非遗客厅”每年都在新闻中心开门迎客,以场景化、生活化的方式向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展示上海非遗的魅力。今年的“上海非遗客厅”继续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动静结合展示上海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

目光所及皆是非遗

走进“非遗客厅”,目光所及皆是非遗,共计50余件展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在雅致秀丽的空间中,如刻画了横空出世、冲天而吼一瞬间的沉香摆件“猴王出世”;细致玲珑的琥珀雕刻摆件“仙山福地观云海”;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灵感来源于北宋王希孟同名绢本设色画作,以匀净清丽的设色结合传统精细的缂丝技艺制作而成的《千里江山图》礼服。

在“上海非遗客厅”中,来自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生动呈现非遗“跨界”焕发的新活力:明代朱致远古琴的复制琴将现代材料用于传统乐器,为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传统乐器的量产化、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可能性;珐琅彩首饰“海上麒麟”系列,采用古法配置与颜料,结合现代西方古典油画手法,展现出麒麟瑞兽的风姿……

互动体验感受中医

除了静态展示之外,今年的“上海非遗客厅”带来了较往年更为丰富多样的互动与体验,动态展示项目增至15个。两个案几专为互动体验而设,其中一个为中医养生互动“专区”,丁氏推拿疗法、朱氏推拿疗法、石氏伤科、杨氏针灸疗法、海派膏方文化、练功十八法、坐姿八段锦等七块海派中医“金字招牌”一一亮相,让人们感受历久弥新的海派中医。

“传统+开放”迎来创新

申城百姓到冬天喜欢选择膏方来进补。可通过来自大江南北的参观者,朱抗美教授发现,除了长三角等少数区域外,不少国人对这一养生之道知之甚少。“这更让我们感受到推广膏方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探寻膏方历史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她说。

曙光医院党委书记马俊坚表示,去年进博会上,海派膏方文化就受到了关注和好评。今年,“海派膏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次登场,进一步充实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继续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助一臂之力。“中医发展需要传承创新,小袋装的膏方正是一种新尝试。”她表示,“年轻人上班时带着很方便,认可度也更高了。”

此外,昨天亮相的“杨氏针灸”,给各界宾客准备了“杨氏针灸经络扑克”,把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走行路线和这些经脉病变时常见的症状以一种寓教于乐的亲民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