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骑着电动车指挥训练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黄飞上艇指导队员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扫码看视频
在崇明区城桥镇老滧港的一片公开水域,无论日晒雨淋,每天都有一群皮肤黝黑的孩子们进行皮划艇训练。红肿的膝盖、手上的老茧,是他们艰辛付出的标志与勋章,在崇明体育学校划艇队教练黄飞的带领下,他们正划向新一届市运会。
“机密”记事本
骑着一辆破旧的电瓶车,身背一个斜挎包,黄飞拿着贴着层层胶布的话筒,喊话正在水面上训练的小队员。在这个小包里,藏着黄飞的“宝贝”——一本巴掌大小的记事本,里面记满了训练计划和成绩。这样的记事本,用了一本又一本,这是他30年来始终不变的习惯,“用笔记录更直观,这可都是我们队的‘机密’啊。”黄飞笑言。
由于河岸很窄,前阵子黄飞的脚被迎面而来的电瓶车碾压,去医院后诊断为右脚掌骨折。医生准备给他开三个月的病假单,黄飞摆摆手一口回绝:“病假单开了也是浪费,我不可能缺席训练的。”这三个月,黄飞的右脚只能半穿在鞋子里,依然坚持开着电瓶车。
亮丽风景线
上世纪80年代,黄飞是全国青年锦标赛划艇项目的冠军。1992年,黄飞回到家乡担任区少体校划艇队教练。身边的队友,一个个都转了行,唯独他选择反哺家乡体育,因为,自小在河边长大的他,对水上运动,始终有一份情怀。
黄飞刚参加工作时,整个皮划艇队只有七八个小孩,教练也只有他一个。为了选材,他一所所学校跑过去,看身高、体格,测力量、协调性。新招进来的孩子,连游泳都不会,最初几堂训练课先要教会他们游泳,然后再上船,孩子们一开始总是会翻船,黄飞还要先充当救生员。
最初的训练场地,没有码头,更没有艇库,船艇就存放在桥下的简易棚子里。而今,这里不仅有了艇库,正在建造中的码头即将完工,训练队成了景观河道的一条亮丽风景线,行人路过纷纷驻足观赏,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蹲守在桥上拍下一幅幅朝气蓬勃的照片。
崇明区皮划艇队在上海市锦标赛及总决赛中金牌数名列前茅,在上一届市运会水上项目赛场,取得15金的优异成绩。
当爹又当妈
今年划艇队重新集结后,有个孩子长胖了足足40斤,归队后都不敢上秤,第一堂训练课就翻了船。为此,黄飞给他开小灶,全队训练结束后陪他去操场加练跑步、跳绳,还要监督他吃饭、检查他有没有吃零食,“毕竟还是小孩,总有不自觉的时候,我们当基层教练的,就是既当爹又当妈。”
由于崇明体育学校是寄宿制,除了训练,黄飞还要监督队员学习,“我当运动员时读书不多,退役后才有了重回校园的机会,在上海体院读书令我受益匪浅。”黄飞感叹道,“我每天都会检查他们的读书情况,有空就去教室看看他们上课、自习的情况。读书成绩不过关,就要停训。”
在30年执教生涯中,黄飞向市一、二线队伍输送了近百名运动员,培养出多名国家队选手,去年陕西全运会,来自崇明的奚凯恒获得男子500米四人皮艇银牌。在黄飞的影响下,向市队输送的朱叶鸣后来改练赛艇,成为1998年亚洲锦标赛冠军。退役后也回到崇明区少体校担任赛艇教练。
黄飞2028年退休,他的梦想是,看到自己的队员能走上奥运舞台,“最好干到干不动为止”。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