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上海民营院团历来在全国最为活跃且剧目品质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城市对民营院团的呵护。民营院团的总负责通常也在其他领域颇有建树、事业有成,对于一心热爱的舞台剧,他们少一些其他的投入就可以排一台戏。上海民营院团总数逾300多家,其中保持高度活跃的也有百余家,活力十足。
近三年来,民营院团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依然凭借着坚韧的耐力保持了一定的活力。民营院团相关负责人的事业同样也时有起伏,有些甚至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依然想着如何尽可能团结员工、凝聚情感。前阵子,新东苑沪剧团当家人沈慧琴带领一家人,每天去农场为养老院老人采摘蔬菜几百斤;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为社区保安30人每天烧两顿饭……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他们还在排演《飞越七号桥》和《早春》的新版。排演了新戏,还要推广。她们也着急新戏的“营销模式”。沈慧琴开始熟悉“数字藏品、元宇宙”;王慧莉开口闭口谈及“抖音打赏、直播间”。明天,王慧莉还要去参加“抖音Dou有好戏”论坛,分享直播间推广沪剧的窍门……一旦飞越上新媒体的快车,也意味着团队跟进,适当转型。现在她团队的演员,也能兼任主播、摄像、剪辑……
活力、耐力、凝聚力,是民营院团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