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杨宸医生:膀胱癌治疗研究发现新突破 梦游症 人老了照样能啃排骨、年糕,不拔牙、真牙吃出好口福
第16版:新民健康 2023-02-16

梦游症

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

不同程度的患者有着不同的表现,有些仅是迷迷糊糊地坐起,做一些没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摆弄被子、做手势、穿衣等;而有些会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行为,如下床行走,开门,甚至能避开障碍物活动等。即使睁着眼时,他们也是处在一种意识模糊和没有感情波动的状态下。

想知道梦游症是如何发生的?寻根溯源的话,就要从睡眠这件事说起。

睡眠一般分为“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两种形态。普通人的睡眠是从非快眼动睡眠,进入快眼动睡眠,再进入非快眼动睡眠,如此往复,形成4-6个睡眠循环周期。而非快动眼睡眠又分为4个时期,1-2期为浅睡眠期,3-4期为深睡眠期。

有趣的是,用多导睡眠图可以发现,梦游症一般开始于3-4期的深睡眠期。在此期间,人的意识与行为处于完全分离状态,但,此时的大脑并没有失去全部的控制权,为了能被唤醒,仍保持着基本活力,还存有一定的警觉性、判断力和行动控制能力。若在此期间大脑放电发生混乱,且无法被我们的意识所察觉,就会产生如下床行走等梦游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引起梦游的原因,大约有几种:首先,遗传因素引起的,部分研究表明,梦游症的出现与基因密切相关;其次,长期精神压力引起的,焦虑、情绪不稳、创伤后应急障碍等,会增加梦游症的发生概率;以及,长期睡眠不足、睡眠剥夺或睡眠环境差,也会引起梦游症的发生;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全,会影响儿童的睡眠,因此容易导致梦游症的发生;另外,一部分脑部疾病,如偏头痛、颅脑损伤、帕金森、脑炎、中风、癫痫等也可能诱发梦游症。

一般而言,出现梦游症无需过于担心,尤其青少年梦游症,一般在青春期后会自行消失。不过,当梦游症已经影响到自身或家人的正常生活时,还需及时就医。临床诊断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体格检查,即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及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2、多导睡眠脑电图,即检测睡眠脑电波是否异常;

3、微量元素检查,即排除有无钙元素缺乏等;

4、鉴别癫痫及分离性障碍等;

5、检查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问题。

对于梦游症的治疗,以预防伤害为主。从药物治疗上,常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以控制梦游症的发作,进而改善睡眠质量。另外,还会配合一些能够起到调整情绪和缓解压力的药物同时使用。从心理治疗上,常采取催眠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厌恶疗法等。同时,患者本人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释放身心压力。文/孙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