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文雅大气  东方情韵
第12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3-02-25

文雅大气 东方情韵

他的梅花有新海派视角和当代风骨

陈家泠近影 许根顺 摄

陈家泠近影 许根顺摄

俏枝香清

喜上梅梢

馨香

童趣

霜雪傲枝

铁戟虬枝

红艳艳 本版绘画 陈家泠

◆吴南瑶

人间好光景,正是寻梅赏花时。

江寒汀、陶冷月、黄幻吾、谢稚柳……海上画坛不乏画梅的大家。最近,在“咏梅——陈家泠咏梅书画作品展”上,陈家泠先生以雄强的意志、充沛的艺术热情,以五十余组近百幅梅花专题的书画合璧作品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的无穷惊喜。

作为新海派领军人物,陈家泠先生张举着海派创新为先的旗帜。他是现代的,但他更是中国传统的,不管他在艺术语言形式包括材料、媒介等方面如何破陈立新,他的传统根基都不会变,展现出坚定的文化信念。

中国画构建的是一个人造的理想精神世界。陈家泠画梅,一方面表现自然物象的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又透过物象的外向显现表现人的生命精神。“梅”成为了超越物象而存在的意蕴表达。

2022年春节,应央视之邀,陈家泠先生在“冰雪耀新春”的活动上,现场挥毫,用一幅题写了毛主席《卜算子·咏梅》的梅花图抒情明志。他自释作品蕴含三层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梅花一开就代表春天来了,象征着国家欣欣向荣,预示着北京冬奥会将成功召开;第二个含义是‘凌寒独自开’,不管多寒冷梅花都是绚丽的,不管多困难我们都有梅花的意志去克服;第三层含义是梅花的胸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这幅咏梅图,正是这次展览的缘起,但早在2014、2015年,他就曾到杭州灵山、超山、浙江天台写生,积累了无数梅花的速写资料。

如今影像已经太丰富了,画家还需要写生么?陈家泠先生以86岁高龄不惧天寒出门写生的行为,回答了这个问题。鲜活的自然生命为画家提供的不仅是写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写生有助于刺激画家表达内心的冲动,造物的神奇会激发画家对宇宙生生不息精神的全新理解,正如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搜”的过程亦是创作的一部分。

2022年,闭门避疫期间,陈家泠先生重拾梅花这一题材,将心中种种起伏融于笔下,情绪造就了生动的气韵。先生爱梅,他的笔下,或唯美,或激越;或庄重,或典雅。老梅新枝,在经历了沧桑之后仍然欣欣向荣,散发着生命光彩。这不仅仅是他对传统题材的继续探索,更可视为他人生态度、精神境界的表现。

先生总是说自己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命运紧紧相连,所以感恩时代。竹兰梅菊可谓中国画最传统最经典的题材,面临着守成容易开拓难的境地。陈家泠先生对于梅花题材的开拓,则是又一次用家国情怀直面当下,从传统中寻找精神源泉。他说,要用梅花的风骨,表现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展示生命的坚韧与质感。

陈家泠先生常讲: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仿佛是为他所写的,虽然总有日升日落,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年龄从未消磨他的艺术理想或艺术创新的锐气,他的笔墨,因蕴含着饱满的、丰硕的、蓬勃的、富有生机的时代文化气象而历久弥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