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杰
在4月3日“夜光杯”上,读到徐幼成先生纪念邓云乡教授的文章《两幅字》,很高兴云乡兄在逝世多年后,还有人纪念他。但细读此文,觉得徐先生误记的地方很多,特来作一些辨正。
徐先生说,给邓云乡评教授的临时评审委员会,是由陈从周、顾廷龙、贾植芳三人组成,是在某日上午,校方并没派车去接,他们自己挤公交车来的,而且还留下墨宝云云。其实,评正教授的学术委员会,三个人是不够的。记得那天参加评审委员会的,有陈从周、章培恒、我,还有其他几个人,我记不得名字了,但没有顾廷龙先生。章培恒研究过《红楼梦》,在评审会上还就邓所著《红楼识小录》与邓云乡有过对话,这一点我还记得。电力学院聘请了贾植芳先生,但贾先生临时生病,未能出席。评审会是在下午举行,不在上午,而且,评教授的会是很郑重其事的,不可能如徐先生所说,让评委们挤公交车而来。记得电力学院是派了一辆小面包车来接,先到复旦接我们几个评委,再到同济新村去接陈从周先生。那时从周先生正有丧子之痛,我们在车上商量好,见到陈先生时大家都不提此事。不料陈先生上车后,自己主动与我们谈起了儿子在美国遭刺杀之事。这情景,我在《拍案一怒为胜迹——记陈从周先生》一文中有所记述。这篇文章先发表在《文学报》上,后收入我的散文集《海上学人》里,《文汇报》又加以转载。那时从周先生已中风,不能行动,他在《文汇报》上看到此文后很高兴,同济的朋友告诉我这情景,我赶紧将书送去,他拉着我的手,谈了很久。
评审会上有蛋糕等点心,任意取用,但会后并没留我们吃饭。邓云乡兄与顾廷龙、陈从周、贾植芳诸先生都很熟悉,请他们到他所工作的学校参观、座谈,并留下墨宝,都是情理中事,并不奇怪,但与开评审会是两码子事,不能混为一谈。
为邓云乡晋升教授而临时聘请校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这是特例,在所有高校里并不多见,相信上海电力学院一定会留下学术档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