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闲着的女孩(布面油画) 人老了(外一则) 戏剧点亮生活  文化赋能城市 董鼎山转赠的书 告别之际 云端上的大卫
第13版:夜光杯 2023-04-28

董鼎山转赠的书

海龙

八年前这样的春日,我突然收到了董鼎山先生寄来的一本书,是《刘心武续红楼梦》,我有点儿诧异。董鼎山著作等身而且以文章享盛名,他出道早,很以文名自负,较少轻许别人的文章,几乎从不辗转寄别人著作赠人。我知道董先生跟刘心武半熟,因为刘心武来纽约时拜访过他。但刘心武拜识董鼎山在2006年,那时他尚未出版这本书;而且现在时过境迁,董先生为何要寄这本书给我呢?

我旋即打电话问询,没想到老爷子跟我卖了个关子,说你若有空时把那本书带来,我跟你聊聊来龙去脉。董先生跟我熟,是个趣老头儿,喜欢玩笑。他晚年有点寂寞想说中文,喜欢跟知友见面闲聊聊——其实他不乏粉丝,但在海外居住一生的他又极注重隐私且有洁癖,不愿跟一般人往来,所以当他大门敞开时,我不忍拒绝他。

见到董先生,他一如老派文人风格穿着熨烫笔挺的衬衣和薄毛衣,桌上摆着鲜花和下午茶。见到我他就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董先生温文儒雅,但他说话声音很洪亮。几年前我跟他出版过一部谈话录回顾他的一生,后来在这基础上我撰写成了《董鼎山口述历史》。他对我几乎无话不谈,是敞开心扉的。

不等我问起,他就告诉我这本书的来历不简单,是前两年黄宗英寄给他的。我听说是他们老友间的赠物,更不忍接受。董先生却制止了我,并告诉这本书到我手里才是最好的归宿。原来,董鼎山跟黄宗英是一生的朋友,特别在晚年她跟董的挚友冯亦代结婚更是“亲上加亲”。冯亦代去世后,董鼎山远隔重洋非常关心黄宗英的情况,他们的联络全靠传统的书信。

董鼎山忆起他那年得知黄宗英住院就托友人问候她,黄宗英怕他牵挂,大概她听说董鼎山跟刘心武认识或对《红楼梦》话题有兴趣,就从华东医院寄来了这本书以奉平安。但董先生称他不研究红学而且这方面了解不深,宝剑赠英雄,他就将此书转寄给了我。

他何以知道我对这话题感兴趣呢?此事缘于他晓得我写过一本《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的书。此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后较受欢迎,4月旋即就又重印了。这本书的样书我曾经给过邻居忘年交夏志清先生,大概董先生与夏先生见面聊及此事。后来见面他对我面带愠色嫌我没给他:那段时间我跟他因谈话录经常见面,居然把这件事漏掉他!我只好嗫嚅只收到两本样书,而且这本小书不必惊动他。没想到老爷子竟认真了,告诉我他也要看。我只好写信请出版社空邮了一本给他。董先生不但认真读了,还写了书评发表,让我受宠若惊且不安。

2015年初春,董先生老妻罹病,一生鹣鲽情深的董先生非常心灰。董先生一生不太藏书,他的书多是友人赠送的。尽管藏书不多,但这一年他开始考虑散书和身后事了。便找出了黄宗英给他的这本书,他想到我对《红楼梦》感兴趣,自然寄给了我。人老了,最怕胡思乱想。我不愿意因这件事勾起他对晚景的联想,仍然想婉拒。但老爷子很直白,告诉我他活不久了,他不怕死,自己一辈子活得率性痛快,值!遂捉住我的手拿过书补写了两行字:“前年黄宗英寄我此书,转送海龙老弟。3/18/15”写完掷笔哈哈大笑。刘心武的书竟是个机缘,我们因此度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但没想到他竟一语成谶,在当年12月就驾鹤归西了。

董先生是个幽默爱玩的人。走笔至此,想到他的一件趣事。2012年末,他突然打电话邀我见面,到他家却发现原来无事,他说那天是个好玩的日子,他想在我们合写的书上签下一组12-12-12的纪念日,签完,我们相视而笑。他爽朗温暖的笑容,此刻就浮现在我眼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