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他们从“书画同源”中找到精神家园
第13版:创见 2023-05-06
从法国蓬皮杜中心“镇馆之宝”到上海博物馆“文物瑰宝”

他们从“书画同源”中找到精神家园

遭雷击的树(一九四五年) 安德烈·马松

《山水图》册(选)(清)龚贤

《燕吴八景图》册(选)(明)董其昌

绘画(1927年) 胡安·米罗

《草书七绝诗》屏(选) (清)傅山

水墨画(1959年) 亨利·米肖

女人与鸟 胡安·米罗

墨的国度(1959年) 皮埃尔·阿莱钦斯基

小雪轻舞的粗糙地源(1973年) 克里斯蒂安·多特雷蒙

◆小 新

2017年,以促进中法现当代艺术文化交流为原则,以相同的愿景为基石,上海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展开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开启中外文化对话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近日,在上海博物馆的鼎力支持下,2023年度特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引领观众步入一场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编者

在西方艺术史上,鲜有绘画艺术运动像超现实主义一样,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建立起了一场真正的美学对话。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超现实主义诗人和画家们试图在这场西方无法阻止自身价值崩塌的灾难之外另寻一种精神世界,并很快把关注的视线投向亚洲。

展览以法国蓬皮杜中心的藏品为基础,而上海博物馆不惜出动镇馆之宝来为展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包括梁楷(传)《布袋和尚图》卷、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八大山人《果熟来禽图》页、虚谷《芦塘雨意图》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等传世之作,以展现不同国度艺术家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以及画之本源所在。展览通过十个章节、近百件作品来展现诸如日本绘画和东方哲学对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的影响;法国画家安德烈·马松受中国绘画与神秘主义影响从而将绘画与书法融合的实践;匈牙利画家西蒙·韩泰和朱迪特·赖格尔在超现实主义与抽象绘画之间的探索;法国画家让·德戈特克斯创作对禅学思想的吸收;以及比利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多特雷蒙的“语素文字”等,清晰展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抽象性与东方诗意的不谋而合。

展览名称或来源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代表安德烈·马松一篇自传体文章的标题——《一种本源之画》,这位法国艺术家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他流亡美国,在波士顿美术馆见到了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宋代艺术,引发了他对绘画主题和西方绘画透视法的反思,他将沙子泼洒在预先涂过胶水的画布上,用这种方式产生的随机样式作为自由联想的跳板。展览入口,傅山《草书七绝诗》与亨利·米肖《水墨画》并置。诗人兼画家亨利·米肖是赵无极在巴黎的好友,画作中符号或如海浪般叠加,或如音符一样在白纸上谱出节奏。比利时人皮埃尔·阿莱钦斯基与1950年代初留法的中国艺术家丁雄泉交往甚密,他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摒弃油画,转而使用墨汁创作,先后在小幅纸上作品和大幅绘画的空白处试图表现出书法的迅疾运笔。又如皮埃尔·阿莱钦斯基将水墨与蛋彩绘于用帆布裱的纸上,致敬《墨的国度》;克里斯蒂安·多特雷蒙以宣纸水墨创作《小雪轻舞的粗糙地源》;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画家所倡导的“书画同源”的追摹。

超现实主义的出现标志是1924年,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在巴黎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指出“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非理性的,是对内心的探索。难怪他们会对诗与画紧密结合的东方文明产生深刻的精神认同。

1939年夏天,胡安·米罗在法国北部沿海的小村庄躲避二战带给欧洲的巨大灾难,通过介于绘画和文字之间的符号,米罗意识到自己达到了某种“高度的诗意”。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星座》系列以叙事性的表意文字表达了对东方艺术的偏爱。让·德戈特克斯更是直接将东方哲学观融入作品,比如他的作品《风生》是诗人松尾芭蕉对于日本绘画的一种隐喻,《哀》系列的灵感来自“物哀”,以表达对事物无常的感叹。这些都显现出战争阴霾下,西方语境之外的价值观给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慰藉与灵感。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呈现的又一场跨文化双向交流大展。该展览继“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后,再度联手上海博物馆,深入东西方文明的深层联系和精神内核。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展期:2023年4月29日~9月24日

时间:10: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3(龙腾大道2600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