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大展昨晚落幕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昨天晚上,天空飘起的细雨,如同向城市播撒着艺术甘露。24时,《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展厅大门缓缓关闭。在彩虹室内合唱团的伴奏下,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送别了最后一批观众,历时98天的展览落下帷幕。
昨天稍早时段,众多专家和志愿者代表齐聚上博参加专题研讨会,畅谈他们眼中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破译本次现象级展览的成功密码,也向未来的展览主题和方向提出思考。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首先和大家一起重温展览的点滴,精彩瞬间历历在目。
褚晓波表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注重讲好世界的故事,旨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上博在积极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致力于让中国观众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此次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合作办展便是上博对引进高品质展览的一次积极探索,也为搭建一个更多元化的知识共享平台积累了深厚经验。未来,上博将着力实施“大博物馆计划”,汇集全球文博资源,举办更多精品展览,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上博样本”。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作为首批入选“大美育课堂”的艺术类场所,上博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展示的艺术作品被重新理解和解读,艺术的功能也向着“公共学习”的方向转变而更加充实,实践着“美在博物馆,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我们从这个展览里学到了什么?就是要让中国观众看到世界,更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认为,上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这次大展的成功,其实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再加上博物馆人的专业能力的综合使然。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也可以开展98天吸引42万西方观众观摩,为这份愿景,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本报记者 乐梦融
上博大展7个“之最”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作为今年备受追捧的现象级展览,创下七个“之最”。
1 本次展览展期98天,共开设50次夜场,创下上博夜场开设数量之最。
2 观众总人数超过42万,创下全国博物馆单个收费展览观众数量之最。其中60%以上为女性;50岁以下观众占85%,10~30岁(Z世代)占40%;50%以上观众来自外省市,境外观众近6000人;60000余名观众观展两次以上,占比约15%。
3 展览推出大师、大艺术家和印象派三大系列的线下文创产品共200余种,销售额超过2400万元,创下国内单个特展文创销售额之最。
4 展览图录售出超过2万本,有5%的观众买了图录,创下上博展览图录销量之最。
5 展览开幕首日即位居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榜首,媒体传播总阅读量突破4亿,上博新媒体矩阵阅读量突破1亿,创下上博特展宣传覆盖面之最。
6 开放期间,为保障观众有序参观,我们面向社会、馆内招募志愿者支援一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人数共计超过900人次,创下了上博特展志愿服务人数之最。
7 展览期间共举办艺术影像导赏120余场,观看影片的观众近1万名;夜场期间推出“社会大美育”课堂,为学生团队提供艺术教育导赏,同时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共有近4000人次参与,创下上博导赏类活动参与人数之最。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