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凌氏民宅 高桥人家 马桥遗址 源起良渚 广告 邓演达在愚园坊被捕
第15版:新民旅游 2023-05-09

邓演达在愚园坊被捕

扫二维码看视频

邓演达,字择生,原籍广东梅县,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邓演达历任黄埔军校及国民党内要职,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于1931年8月17日被蒋介石逮捕,11月29日于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愚园路483弄12号(原愚园坊20号)是邓演达在沪从事革命活动的地点,也是他牺牲前被捕的地方。

反蒋立场坚定

邓演达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在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格格不入,对蒋愈演愈烈的独裁统治极为不满。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前夕,邓演达遭到排挤,流亡至苏联,后赴欧洲诸国考察。

1930年,邓演达秘密回沪,决定联合国民党中主张反蒋和奉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积极筹建新党。当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表示要担负起孙中山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会议选出了中央干事会,邓演达被选为总干事,通过了纲领性文件《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申明其基本主张是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南京政府的统治,建立平民政权的国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试图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第三条道路,形成第三种政治势力,故在当时被称为“第三党”。当时,“第三党”还出版了《革命行动》杂志和《行动日报》,传播他们的政治主张。

1931年上半年,以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的组织活动和起兵准备声势浩大,引起蒋介石的极大恐惧。蒋命令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熊式辉侦察“第三党”的活动,并重金悬赏缉捕邓演达。

生死置之度外

东起常德路、西至长宁路的愚园路,全长2775米,愚园路的辟筑与上海公共租界的大规模拓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19年至1928年间,愚园路沿线建起了许多花园住宅和新式里弄,成为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之一,许多社会中上层人士定居于此。

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一直在愚园路483弄12号(原愚园坊20号)进行活动。1931年8月,“第三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由邓演达担任总指挥。当时,邓演达的部下担心他的安全,劝他离开上海避险,邓演达却坦然回答:“现在一不做,二不休,生死只有置之度外。”

8月17日,邓演达在愚园坊20号为江西干部训练班作结业讲话。因为叛徒告密,下午3时许,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队会同公共租界巡捕房中西包探将房屋团团包围,邓演达不幸被捕。他在静安寺捕房写的录供单上写道:“我的政治主张始终站在国民党左派的立场,希望造成真正人民的政府及独立的国家。”

1931年8月21日,邓演达被押解到南京秘密关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丝毫不为所动,勉励“第三党”人继续为革命努力。11月29日深夜,蒋介石命其侍卫秘密将邓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杀害,革命先驱邓演达就此牺牲,终年36岁。

文 沈琦华

图 金 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