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沉浸式领略盐河水韵文化 南浔  游花海  赏美景 “星火”共燃人工智能“燎原” “龙头”舞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9版:长三角/万象 2023-05-09

“龙头”舞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举行

在上海浦东,探问长三角技术创新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在沪苏浙交界,打卡水乡客厅里的“最江南”;沿着G60高速公路,解码长三角“科创之眼”如何点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日前举行,探访作为引领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方案和智慧。

集聚创新资源

浦东新区是上海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世界观察长三角科学技术转化的绝佳“窗口”。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相关机构共建的综合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坚持“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面向长三角区域构建集创新资源、技术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2021年12月,国创中心与浦东科经委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创新机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更多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性技术跨越“死亡之谷”。

“长三角国创中心在上海和江苏建设了92家研究所和功能型平台,与国内龙头企业成立了310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联创中心,这些都为‘揭榜挂帅’项目的成功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介绍,长三角国创中心通过牵头组织揭榜挂帅平台,不仅提供了对接、解决企业需求的有效抓手,更将为长三角集聚更大范围的创新资源,服务和支撑地方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商生态共治

元荡湖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河三湖”中的核心湖泊,也是示范区重要的沪苏跨界湖泊,湖泊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岸线全长23公里,其中青浦段6.2公里。

作为跨省域湖泊,过去的元荡湖由于缺乏统筹治理,生态环境受损严重,交通也不便利。2020年以来,青浦、吴江联合修复水体、整治生态岸线,让元荡湖再现碧波美景。如今,元荡已经成为示范区的一张“网红”名片。两省交界处的居民在这里休闲放松,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以‘还水于民、还岸线于民’作为建设理念,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元荡三期工程将继续向北延伸,与吴江段岸线连为一体,最后形成元荡23公里环湖生态贯通岸线。”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向赟旭介绍,元荡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是长三角示范区首个一体化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跨区域、跨流域协商共治,彰显了一体化建设机制优势,为河湖滨水空间生态更新改造提供了范本,“23公里的岸线,差不多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长度,期待未来能在元荡岸线鸣枪开跑!”

科创策源高地

松江,地处上海西南门户,G60高速公路穿城而过。2016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布局由此开启。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在长三角九城联动下,G60科创走廊备受关注。

眼下,作为松江“科创蝶变”的关键点,正在建设之中的G60科创之眼是承载上海市与长三角其他区域资源要素流动的重要链接节点,也是长三角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建成后将吸引超过5万名高端产业人才。

“‘科创之眼’项目将贯彻‘破茧成蝶、科创蝶变’理念,瞄准‘具有全球影响力卓越科创园区’目标,重点发展数字信息技术、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智能终端等产业。”G60科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由杨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积极引进一批科创重大产业项目,与周边园区形成错位互补,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发展提供新载体。

该项目去年2月份实现土地摘牌、6月30日实现一期项目开工、9月1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到12月底,一期项目的1号楼、9号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在短短一年中,完成了其他项目通常要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未来G60科创之眼将与G60科创云廊遥相呼应,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吕倩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