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娜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一(13)班
周六晴朗的早上,妈妈带我参加了期待已久的“走进国图古籍馆,寻访敦煌遗珍”的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古籍馆,正面的文津楼便是国立北平图书馆旧址,绿瓦高墙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静心的凉爽。工作人员边走边介绍西侧蔡元培先生的石像,东侧清代乾隆题诗的石碑,百年古树环绕左右,罕见的白皮松,枝繁叶茂的参天楸树,见证了国图的百年春秋。
领略了古籍馆和敦煌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转身荡漾在白塔下的莲池水畔,清风吹拂,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的一片莲花映入眼帘。那满池的莲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熟睡的孩子;有的含苞欲放,像娇羞的姑娘;有的热情绽放,高挑的身姿在风中摇曳。一簇簇嫩绿的莲叶,映衬着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莲花,绿头鸭穿梭戏水,尽情享受着六月独有的色彩与芬芳。
打开百度,我看到了莲花成长的视频。莲藕苗被放进装上淤泥的透明水缸中,它的茎部在第一天就开始迅速增长。两三天后已经冒出三四个长长的分枝,第七天已经有叶子在枝头展开了,十五天左右水缸就被绿色的莲叶铺满了!看到这些,我和妈妈两脸震惊!
莲花纤嫩,莲叶柔韧,莲花用它顽强的生命力,穿透重重淤泥和深深的池水,凸显生命的顽强与圣洁。我想起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朴素而纯净,亭亭净植,让人敬仰。
望着远处的图书馆,不禁感叹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它历经沧桑。它最初在什刹海边鸦儿胡同的广化寺内,当时的名称叫“京师图书馆”。从晚清到抗日战争,漫长而艰苦的烽火年代中,我国古书大量流失海外,为国家珍贵典籍免遭殃,它担负起了古籍南运和保护,收藏的重任……1987年它的新馆在紫竹院公园东侧落成,成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此刻,看到这一池莲花的向阳而生,我似乎懂了百年国图文化传承的使命和力量,它是动荡岁月中的一方净土,是时代变迁中的一丝希望,更是盛世中文化传承的一处圣地……就如同这一池莲花,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朴素而纯净,亭亭玉立,让人敬仰。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回望,亭亭净植的莲花,屹然耸立的图书馆,绿荫参天的古树,是那样地相得益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