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普通人和艺术零距离 端午档总票房破九亿元 来上海看展再成为热点
第7版:文体汇 2023-06-25

来上海看展再成为热点

海报上的马奈作品《女骑士》

“绣外慧中——上海绒绣环球旅行记”上展出的作品《花鹿》 记者 王凯 摄

《年轻男子肖像》拉斐尔及其助手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来上海看展”再次形成热点,记者的朋友圈中频频有人发出感慨:在上海,欣赏到大师真迹的机会实在太多了!据最新数据显示,小长假全市129家博物馆举办临展32场、接待观众29.2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长4.28%;66家美术馆举办展览121场,吸引市民游客7.88万人次。

艺术大餐丰富多彩

假日里,包含4场艺术大展、9场体验活动、5场电视节展映在内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文化艺术大餐,既有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碰撞,更有文化传承与中西对话,每一层楼有每一层楼的不同精彩。

正在展出的四场展览:“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同行:版画的研究与探索——英格里德·勒登特、卢治平双个展”“御风而行向未来——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绣外慧中——上海绒绣环球旅行记”不仅风格迥异,还为观众呈现了全方位的艺术视角。

9场妙趣横生的公共教育活动,让每一天来馆的观众都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多场体验活动令观众大呼过瘾。

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大美育工作。在端午期间,中华艺术宫还与上海电视节合作,推出惠民放映导赏活动,用5场经典的“大屏看电视”拓展美术馆开展城市美育的方式。海外动画《宝可梦旅途:目标是宝可梦大师》三日连映尤其受到观众的欢迎。一名年轻观众表示,自己是宝可梦的忠实粉丝,这次中华艺术宫惠民放映的系列剧集之前没有播出过,这是他第一次观看。另外一位家长也表示:“孩子看完很喜欢,假日能带孩子到中华艺术宫的剧场享受亲子时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大师真迹首次亮相

在上海浦东美术馆进行的“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以八个空间70幅作品梳理自文艺复兴起的600年“西方美术史”。据悉,此次展览是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建馆以来的首次大型国际展览,展出作品均为首次亮相中国内地。

展厅一路走过16世纪的风格主义、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18世纪的巴洛克等直至战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展览提供的视角不是聚焦于某个时代,而是展现了广阔的视角。

在展览中,标注着作者为拉斐尔及其助手的作品《年轻男子肖像》以柔和的色调描绘了一个侧身向着观众的男子半身像,画中的男子正值青春,双颊绯红,嘴唇饱满。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维纳斯和丘比特》,展现了画家描绘女性形象时的自由挥洒。画面上的丘比特手持镜子,爱神维纳斯凝视着镜中的自己,镜子的使用创造了多重视角,将画面的空间延伸到了观众所在的空间。

印刷在展览海报上的就是现代主义绘画之父爱德华·马奈的作品《女骑士》,画中的女骑士身着黑衣,而对于黑色衣服的描绘是绘画中的一大难题,作品显现了艺术家对于黑色的服饰捕捉光泽、轮廓和纹理的自如。

在展览的尾声,美国现代艺术之母欧姬芙的晚期作品《来自大平原II》以深浅不一如落日般的橙色和大尺幅夺人眼球。

展览还展出了重要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基希纳的《雪中的容克博登》,作品与中国山水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康定斯基的《穆尔瑙:约翰尼斯街尽头》是其通往抽象之路的重要前奏;马蒂斯的《黄色花卉》中,预示着野兽派时期的行将到来;美国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家安德鲁·怀斯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我年轻的朋友》画面中艺术家对于绒线衫的质感的精确描绘让观众赞叹不已。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