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发祥地和全国出版重镇,应有一座与其光辉新闻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新闻出版博物馆,这不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的呼吁,也是全国新闻出版人的夙愿。
在今天开馆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里,高科技是思想的魅力表达的手段。科技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感受到,在那样的年代,知识分子是怎样通过一本本书的出版,为中国人的精神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同类的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数量寥寥,但是,新闻出版又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版已百年的《小朋友》杂志、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青年人面貌的《青年一代》,记录见证了与思想进步与社会进步的《读书》杂志……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厅里有一个展板,展出的是1954年上海新华印刷厂工人赶印《宪法》草案的照片。这张照片曾刊登在1954年6月17日的新民报晚刊(新民晚报的前身)。开馆前,本报找到了这个版面,并将赠送给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