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1到7月,进入传统“夏淡”,蔬菜价格会出现波动。但今年夏天,蔬菜价格却走入下行通道。这两天,记者走访了申城各大批发市场和菜市场,来自北方产区的“高原夏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让上海市民今夏的“菜篮子”拎得略显轻巧。而为了减少高温天在厨房“开火”的频率,适合凉拌、冷吃的食材也成为热销品种。
蔬菜零售价
集中在2到5元
这两天,“夏姑娘”的脾气变幻莫测,高温叠加暴雨,常常让外出的市民措手不及。赶在暴雨落下之前,周末一大早,阳普国和菜场内的顾客络绎不绝。毛豆、茭白、丝瓜、茄子、米苋、番茄、黄瓜等各类蔬菜摆得满满当当,成为市民夏日“菜篮子”里的常客。
“天气又闷又热,家人没什么胃口,就想买点清爽的蔬菜。”张阿姨一手拿着小电风扇,一手挑了三根茄子,再拿起一把空心菜,请摊主称重。“茄子蒸一蒸,放点酱麻油拌均匀。空心菜在水里烫熟,浇一点腐乳汁上去,这是我刚学的粤菜做法,全部不开油锅。”
“茄子4元一斤,这里是9两,空心菜3.8元一斤,这一把差一点点,不到一斤。一共是7.2元,2角钱不要了,你给7元就行。”摊主一边称重一边报价,一边麻利地把两样蔬菜装进袋子里,递给张阿姨。
记者在菜市场里兜了一圈,发现大部分蔬菜的每500克单价在2元到5元之间,而在往年此时,不少绿叶菜都要卖到每500克七八元。比方说,宁夏青菜4.5元/500克,普通青菜则在2.5元到3元/500克之间,红米苋、水果黄瓜都是3.5元/500克,上海人夏天最爱吃的鸡毛菜则卖到4.8元/500克,圆茄子、长茄子的售价在3.8元到4.5元/500克之间,番茄贵一些,要5元/500克。菠菜、刀豆和黄心芹属于“第一梯队”,每500克价格从7元到10元不等。当然也有2元以下的蔬菜,冬瓜、卷心菜、杭白菜、大白菜就属此列。
“天气热,不管是叶菜还是茄果,都容易腐烂,快点出货,就会少一点损耗。”一位蔬菜摊位的摊主说,现在市民买菜的渠道多,只有薄利多销,才能提升蔬菜走货的速度,以免增加成本和损耗。
“高原夏菜”
入沪量创新高
“近期市场混合均价有所下浮,目前百余品种蔬菜的混合单价约为每斤1.3元。6月底以来,‘高原夏菜’供应形势好于去年同期,使得蔬菜价格呈现持续回落的走势,价格同比降幅8.1%。”这是记者从西郊江桥公司获得的信息。
上海蔬菜集团旗下的西郊、江桥两大批发市场,是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的主力军。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夏淡”期,市场已经提前调度货源,确保供应充盈。目前,市场单日入场量最高峰达到7200吨,创下今年新高。而今夏菜价平稳的主要原因,正是供应量大且集中,造成价格快速走向低位。
“随着高温天增加,本市蔬菜自供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我们提前到宁夏产区考察对接,实地了解‘高原夏菜’的种植情况,从田间采收、入库预冷、分拣包装到装车运输,确保‘高原夏菜’整条供应链有条不紊,及时把夏菜送到市民餐桌。”
西郊江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甘肃、张北、宁夏、云南等产区的“高原夏菜”进入上市高峰期,市场在往年基础上新增50多个夏菜车位,每日最高可容纳1800余吨夏菜进行交易。目前夏菜的最高入场量1300余吨,突破了兰州、张北两大产区在今年的进场量纪录,品类则涵盖散花、娃娃菜、西芹、莴笋、白菜等15种。市场今年还设立了“云南、宁夏叶菜专区”,进一步增加货源补给,不断丰富采购品类。
因此只要没有极端灾害性气候,上海蔬菜市场的价格走势会相对平稳,即使后期出现持续高温,涨幅也不会特别大。
“不开火”
成买菜关键词
连日高温,不少市民对买菜做饭心生“惧意”。传统中式烹饪常常需要明火加工,厨房成了全家最热的地方,“大厨们”做一顿饭的工夫,往往会汗流浃背。因此,“不开火”的“消暑菜”成为时令新宠。
记者从叮咚买菜获悉,入夏后,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类的预制菜需求有明显增加。叮咚买菜App上,“凉菜”“冷吃”关键词搜索量较上季度同期增长130%。叮咚也顺势推出了“盛夏不开火”系列,主打“无油烟”概念。除了简单方便的沙拉、凉粉、凉面等经典美食,还有白斩鸡、盐水鸭三宝、香糟基围虾毛豆双拼等冷吃新品。年轻消费者则很追捧“青花椒辣卤海鲜桶”,一次能吃到基围虾、花螺、花蛤、蟹钳等四种海鲜,凉爽开胃。
上海人的夏天也早已进入了“万物皆可糟”的阶段,老字号糟卤产品持续热销。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老字号邵万生生产的特级糟卤供不应求,近日的日销售超万瓶,不少阿姨叔叔都是特意赶来的。“糟毛豆、糟鸡爪、糟素鸡……很多食材都可以放在糟卤中。夏天胃口不好,吃点糟货蛮舒服。”淮海中路上的老人和,也算是沪上糟卤鼻祖,咸鲜多汁的糟鸡、糟带鱼是其招牌菜,最近更是外卖窗口的“明星”,高峰期排队五六十人。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