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度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重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交出的“成绩单”如何?记者从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获悉,重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共分三级医院、交通枢纽、高校三个组别。与2021年下半年度考评相比,三级医院和高校的优秀率持平,交通枢纽的优秀率则提升了23%。此外,2019年的单位分类达标率为87%,此后则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全市75所三级医院中,共有59所达到“优秀”水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静安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位列前三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位列第73至75名,有待进步。
■全市13座主要交通枢纽中,共有11座达到“优秀”水平。
虹桥机场、浦东东站长途客运站、浦东机场位列前三名。铁路上海南站、铁路虹桥站位列第12和13名,有待进步。
■全市63所高校中,共有61所达到“优秀”水平。
其中,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位列前三名。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兴伟学院位列第62和63名,有待进步。
公共场所推进垃圾分类需要更好的妙招,目前不少主管部门正在因地制宜探索更好、更符合区域特点的做法。比如,静安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科科长曹倩表示,正探索在公园、绿地、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一批更精细化的细分类容器。同时,结合静安区内高档涉外酒店较多的特点,在部分酒店的大堂和客房内都设置了中英文双语的容器标识,并用中英文印制了酒店入住告知单,将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纳入其中。
又如,静安区咖啡店密集程度比较高,会产生大量牛奶盒、咖啡杯等废弃物,这些也是低值可回收物的一种。对此,区相关部门正在考虑试点进行单品类上门回收,比如与大型咖啡连锁门店合作回收,或设置单品类上门回收路线,对路线内的沿街咖啡店提供单品类上门回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