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食堂里的饭菜,如何才能吃得既美味又节约?在长宁区世贸商城二楼煕香科技小q饭堂里,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精细化管理,让菜盘基本都能“光盘”。
在食堂里吃饭,许多人希望的是品种多一些,但将菜放在固定容量的餐盘中,容易导致浪费的产生。现在,一些食堂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浪费,但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像顾客碰到胃口不好,为了不浪费只能和打饭阿姨沟通再“减量”。因而,“智能取餐”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需求,20元就可以吃到四五个菜品。
从表面来看,“智能取餐”就是自助餐,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因为餐盘植入了智能芯片,因而可以在“光盘”的落实上可以更加精细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菜品称重了解消费金额,有些还可以了解到摄入的卡路里;食堂可以了解到每个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量需求和就餐人员的偏好,让原材料采购更加精准,减少浪费。
进一步推行“光盘行动”,在食堂餐厨垃圾的处置上也可以推动智能化。在这家白领食堂,管理方不仅会关注在自助取餐台上哪些菜盘“光”得慢,也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智能分析,以便确定第二天的备菜品种和数量。
科技赋能“光盘行动”,最重要的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好处。像一些食堂通过App展示次日早餐和午餐餐单,每道菜品以50克为最小计量单位,让消费者及时了解并作出适宜的选择。餐馆的“电子库管系统”,让备菜环节环环相扣,能保证顾客吃到的都是新鲜食材。
“光盘行动”可以更智慧、更便利,引导消费者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进一步助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文明用餐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