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上海“最美退役军人”揭晓 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工人运动 记得,就是崇敬 释放创新活力  提升民生品质
第3版:要闻 2023-08-01

记得,就是崇敬

江跃中

记得96年前发生的南昌起义,就不会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八一建军节。

前两天,上海召开“崇敬大会”,致敬“最可爱的人”,激发社会各界对人民子弟兵、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崇敬情怀。

记得先烈的功绩,是崇敬。在浦东新区祝桥镇的志愿军文献馆内,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朱俊贤时常以讲解员的身份,向观众讲述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故事。

朱俊贤曾是志愿军23军69师207团通讯连的一名卫生员,曾在一片枪林弹雨中救回战友。2013年,早就从松江区法院退休的朱俊贤,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家筹建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捐款1.5万元,还不顾年迈,往返于浦东新区、松江两地,主动担任文献馆的义务讲解员、管理员。到如今,他已先后9次返回朝鲜,寻找整理战友的遗物。有不少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朱俊贤从朝鲜友谊塔下带回来一些泥土,就当是带他们回家了。

在朱俊贤看来,“志愿军是一种精神,应该被记住;这些名字,也不应该被忘记。”他希望志愿军文献馆的件件馆藏,能让更多的人们记得革命先烈、英雄模范。

在淮海战役中痛失许多战友的老八路潘宗道,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喊出了内心深处对烈士们的思念与敬仰:“你们为党、为了中国的今天,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我们不会忘记你们,我们忘不了你们。只要我们记得你们,你们就永远活着!”

记得烈属的期盼,是崇敬。7月27日,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松江区烈士陵园举办“寻亲 寻根 寻梦”——松江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专题展暨“为烈士寻亲”成果展。

松江烈士陵园长眠着80位抗美援朝烈士,还有其他各个时期的烈士。烈士牺牲时,年龄大多在二三十岁,大部分都没有留下照片或者画像。陵园了解到,烈士家属都有个愿望:在他们亲人的墓碑上,补上照片或画像。

2020年6月,松江烈士陵园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项目,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由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实地走访、聆听口述、临摹老照片、电脑模拟合成等多种方式,还原烈士形象,至今已有6位烈士有了画像,5位烈士的画像正在完成中。为了告慰英灵,松江烈士陵园启动“为烈士寻亲”项目,4年间成功找到20位抗美援朝烈士的家人,通过珍藏的遗物与口述故事,串联出英烈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记得子弟兵的需求,是崇敬。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针对部队备战练兵中的实际困难,采取区域合作、军民共建,对口服务、专项支持等方式,协调联系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安排支持部队项目经费8276.02万元,为部队修建军事训练场地设施、提供军事体能训练器械、改善生活文化条件。每年还举办“军功章的荣耀”——立功受奖官兵看上海、军人子女夏令营等活动。

部队改善基层文化与生活设施,修缮游泳池和幼儿园,改造道路和球场,建设文化长廊和活动中心等,基金会都伸出了援手。关爱军人后代,每年举办军人子女夏令营活动、双拥艺术团赴部队基层单位慰问演出,组织官兵集体婚礼,支持军地青年搭建鹊桥……一件件拥军实事,表达了上海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记得退役军人的付出,是崇敬。前不久,“上海绿华创业园”揭牌仪式暨市军创会“三区联动、三创融合”主题论坛举行,全市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上海绿华创业园在崇明揭牌成立。近年来,上海积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实现创业梦想。作为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市级示范基地,上海高新产业融创服务战略联盟会员已达到170多家,会员人数达万余人。

面对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困难人员,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通过“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专项基金”“街镇拥军优属专项基金”,进行救助帮困;组织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开展免费乘船游览浦江看上海活动。

记得,就是崇敬。崇敬先烈,崇敬英雄模范,崇敬人民子弟兵,崇敬退役军人,崇敬优抚对象,值得。

崇敬,宛如一道明媚的阳光,照耀温暖着大家的心田;崇敬,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