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忠
又到八一建军节。作为这支队伍里的一名战士,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井冈山上那面布满了弹孔的军旗,耳边响起的是黄洋界上那隆隆的炮声。集结在这面旗帜下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没有忘却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成长的摇篮——井冈山。
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井冈山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岁月匆匆,随着童年时代的远去,我也成了这面旗帜下的一名战士,并跟着队伍走了很长一段路。有幸走进井冈山,沿着罗霄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我走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处。
绵绵五百里井冈,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区。那美丽壮观的云海,气势磅礴的日出景象,怪石嶙峋的奇峰,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碧玉潭,“喷珠漱玉一线天”的朱砂泉,“色彩斑斓游人醉”的杜鹃花……啊!井冈山,你茂密的松枝点燃过红军的火把,坚韧的竹板乃是红军挑粮的扁担,清澈的溪水煮过红军野炊的红米饭,长长的竹梢挂过披着硝烟的军旗。漫山遍野的翠竹,仿佛当年红军绿色的身影;枝横云梦的松柏,恰似红军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
在八角楼一侧的一座小山岗上,苍翠的松柏掩映着一座无名烈士的坟茔。那灰白色的墓碑上,“无名烈士墓”几个鲜红的大字在夕阳下红得耀眼。这是一支秋收起义失败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又在“三湾改编”后登上井冈山的红军团队。在这静静的山林中,这支队伍与各路红军汇集,与“围剿”他们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无数次殊死搏斗,挫败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使井冈山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后因敌强我弱,大部队被迫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转移。危急关头,主动请缨,留下担任掩护任务的正是这支红军团队。战斗在黎明前打响,他们在顽强阻击敌人三天三夜后,全部壮烈牺牲。阵地前,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战壕里,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依然是冲锋的姿势,犹如一尊尊钢铁的雕塑。只有那面布满了弹孔的军旗,依然在阵地上猎猎飘扬。我无从想象当年战斗的惨烈,也无法知道在这巍巍的山岗上,究竟安息着多少先烈的英灵。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任何遗物,甚至连遗骸也难以找寻,他们向往幸福美好的明天,但并不因为自己看不到而遗憾。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烈士说得好:“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代可以享受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是啊,革命先烈们面对敌人带血的刺刀和飞蝗般的弹丸,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退却,他们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鲜血和忠骸来铺垫这条通向革命胜利的道路。
岁月如流,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这支红军队伍在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抵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支在革命摇篮里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支军队成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砥柱和任何侵略者都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不能忘记受尽欺凌的历史,不能忘记先辈浴血奋战的业绩。倘若有空,不妨经常到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去转一转、走一走,想想我们曾经在军旗下的庄严宣誓,想想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多问问,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
“黄洋遗迹依旧在,井冈军旗分外红。”肃立在巍巍井冈,眺望着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眼前又浮现出在硝烟中猎猎飘扬的军旗。井冈山,你用无声的语言,向我,向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诉说着辉煌的历史、崇高的理想、不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