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毕业了,你们都准备留在上海吗?我毕业就要奔赴水产养殖一线了!”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薛程坚定选择扎根养殖一线,成为一名“新渔人”。
专业学习 成就梦想
“河蟹、青虾是我童年接触最多的水产品。凌晨,我坐在爷爷骑往水产市场的三轮车后座,去幼儿园上学,上午准在打瞌睡。”作为“渔三代”,薛程自幼与虾蟹结缘,课余时间穿梭于水产品批发市场,帮助家人分拣河蟹、分装青虾。逮鱼摸虾是薛程和伙伴们闲暇之余的重要娱乐方式,水产养殖的“影子”伴随着水乡少年的成长。
大学本科考研季的择校阶段,薛程选择跨学科报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学习阶段,薛程师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孙盛明教授,研究方向为甲壳动物逆境生理学。通过专业学习,薛程提升了对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动物的认知水平,从生物学特性、疾病预防、种质资源等维度了解水产养殖全流程。
扎根一线 起早“贪黑”
江苏溧阳是我国青虾的主要产区之一,海大集团深耕溧阳青虾市场多年,口碑上佳,薛程通过校园招聘顺利入职。目前,薛程的职位是技术服务工程师,他将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带到青虾养殖产区,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带着对青虾养殖品种的独特情怀,薛程选择租住在养殖基地附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临近青虾虾苗分塘高峰期,清早,薛程就出现在养殖户塘口,协助养殖户分塘,虾苗称重打样,以及提供后续的养殖建议等。夏季是水产动物的主要生长季节,也是水产人的“难熬季”,同样,酷暑、烈日也考验着薛程。看着毕业照里的自己,薛程打趣道,以后可能永远白不回去了。
生于水乡 回馈水乡
薛程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大陇乡,典型的鱼米水乡,水网纵横,盛产优质特种水产品。“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是当涂水产养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受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启发,毕业后,薛程积极参与家乡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他在家乡注册了一家养殖场,主要由家人负责经营,他提供技术支持,以专业学识回馈家乡水产养殖产业。他还致力于打造“诗城”系列的水产品牌,以传统诗歌文化为媒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质水产品;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的发展路线,以引进绿色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致力于构建“养殖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的产销一体化模式,让利于民,共同发展。
如今,他的“当涂县陇喃小镇水产养殖场”共有合作养殖户3户,合作养殖面积240亩;注册“诗城”系列品牌1个,相关文学作品登记2个;在河蟹、小龙虾养殖基础上,后续还将引进河蟹—青虾双主养模式、青虾双季主养模式、青虾—罗氏沼虾—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小龙虾—罗氏沼虾—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等高效养殖模式。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