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切蛋糕庆祝 本报记者刘歆 摄
本报讯 (记者 孙云)内环内,新房建筑面积从41平方米至115平方米,地下停车位超过800个,人车分流,布设充电桩,底层架空,社区内有6000余平方米社区食堂、卫生站、健身中心、图书馆、社区睦邻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护场所等复合型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新建一座标准化小学……这么好的小区在哪里?就在杨浦区凤城路。昨天,2023年上海市最大规模的拆除重建项目及《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规模最大的拆除重建项目,在凤南一村启动正式签约,首日即迎来98.06%高比例生效。
凤南一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共有35栋房屋85个门栋,涉及居民1794户、非居19户。小区地势低洼、设施陈旧、功能不全,煤卫多户合用,居住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改造呼声强烈。
居民孙老伯说,他住的房子建于1958年,自己从1960年搬进去住到现在,虽然在当年算是比较好的住房,但几十年过去了,房子越来越老旧,特别是三户人家合用卫生间非常不便,一家人早就盼着旧改。居民郁阿姨说,自己家住1楼,一下大雨房子就会进水,所以家里都是霉味,雨天要整天开着空调抽湿,如今能够不花一分钱就在原地住上新建的高层新房,别提有多高兴了。居民张阿姨兴奋地说:“我在凤南一村从姑娘变成了老太,这回终于要实现争取70岁住新房的心愿了!”
在居民们的期盼中,第一轮书面征询于3月29日正式启动,第一轮意向征询于4月28日启动,提前7天实现同意率100%的重要阶段性成果。8月14日,项目正式启动二轮预签约,仅仅12天就超过协议生效条件的95%,跑出了杨浦城市更新加速度。而在这背后,是控江路街道186名下沉干部分为8个群众工作小组,同签约单位一起奋战在项目第一线,以“5+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挂图推进的心血,也是杨浦区各相关单位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心全意解决百姓“忧心事”、做好矛盾“调解员”、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努力成果。
昨天下午4时,凤南一村居民在欢庆的锣鼓声中来到居委会。此时,工作人员刚刚在项目推进栏“星星墙”前完成新签约户的“贴星星”工作。看到高比例生效的喜人成果,大家一起切蛋糕欢庆新生活的到来。截至当晚11时,总计完成签约1778户,同意率达98.06%。据悉,项目预计在4年后竣工。项目组工作人员表示,将乘着“首日即生效”的东风“搬迁即开工”,尽可能缩短居民在外过渡的时间,让大家早日回到“凤南”涅槃后的新家,享受人民城市美好新生活。
据介绍,凤南一村的拆除重建对标最高标准,将民意融入改造全程,聚焦难点堵点,积极在区域规划与居民需求中寻找平衡点,在外观设计上赋予安置房现代大气的外观建筑风格,在设计中注重民生改善和品质提升相结合,统筹考虑居民关切的停车、充电桩、人车分流、适老化、儿童友好等问题,结合节能降碳、海绵城市创建等专项工作,前后进行了6次颠覆性修改和重新设计,历经20余稿修改完善、近百场各级别专题研讨会,最终形成整体方案,将把凤南一村改造项目打造成杨浦区旧住房更新改造样板,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引领”的示范效应。
此外,杨浦区方面表示,旧住房成套改造是杨浦区全面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工作的标志性民生工程,计划用两届政府十年时间全面完成剩余13.4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含“小梁薄板”)改造任务,努力打造形成与杨浦人民城市样板间相匹配的安居宜居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