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文心一言今起可下载体验 “安全教育第一课”今晚开讲 新学期体验应急避险 在医院做“志愿者” 为给一户居民多些采光“重做”加梯设计方案 急性缺血性卒中能否直接取栓?
第6版:上海新闻 2023-08-31

在医院做“志愿者”

李一能

前天去医院看病,不料当了一回“志愿者”。原因和本人的觉悟高低没有半点关系,实在是医院的自助就诊系统“太高级”。医院设备早就升级换代,挂号、付费、签到、打印报告等等环节,都需自助系统完成。对年轻人来说,掌握这套系统难度不大,用习惯了还很方便。但对老人而言,就是难题。因此,有的医院会在机器旁安排专人指导使用,但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条件做到这样。

那天我看病的发热门诊,因在流行病高危区域,尽量多用无人化系统,完全可以理解。我在自助机前排队准备付款,却发现队伍一动不动,原来是一位阿姨不懂操作,排在她身后的老人也爱莫能助。我便上前三两下弄好,可下一位的老伯也来求助,于是就“好人做到底”,顺手帮几位老人完成操作。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我发现老人并非不会使用这一台自助设备,而是所有的自助设备基本都不会。只要是实现无人化环节,都会被卡。如今的就医体系,预约、挂号、签到、打印报告、回诊等功能,都已实现无人化。未来的某一天,可能更多的有人环节将实现无人化,化验、打针甚至诊断,都是如此。

这样的现状,显然对老人不太友好,但也是无可奈何的趋势。时代飞奔向前,每次技术更迭都会提升社会效率,也总免不了会有人“掉队”。看着艰难操作机器的老人,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出现,当我老了以后,智力和学习能力远不如现在,面对那时的高科技,我是不是也会有手足无措的那一天?

这个问题暂时是想不明白了,但我很清楚现在自己该怎么做。那天我帮不少老人操作各种机器,大家都节约时间,我还收获不少感谢,皆大欢喜。当下,希望志愿者、就医的年轻人,能尽可能地多帮老人一把。家里的年轻人也要关爱长辈,尽力解决他们的“数字难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