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这个暑假,不少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的惯例,赢得众多观众的点赞。暑期结束,这个“惯例”又将恢复,不少网友呼吁,博物馆在接下来的假期中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博物馆热”成今年暑期热词,一些博物馆纷纷调整开放时间,像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在暑期开放“夜场”;包括北京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改变“周一闭馆”的惯例整周无休。即便如此,一些网友还是在网上感叹“定了3次闹钟都抢不到一张门票”“未来一周都全部约满,抢票太难了!”
面对参观者的热情,博物馆究竟是应该取消“周一闭馆”的惯例,还是延长开放时间,抑或是其他方式,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最佳答案。况且,“周一闭馆”并不是博物馆休息,而是工作人员对中央空调、文物保护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检测维护。如果不根据各个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采取“一刀切”,让所有博物馆“周一不闭馆”,实际上也不利于馆藏文物的保护。
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应对观众日渐旺盛的文化需求,这个问题不仅是博物馆应该考虑的,更需要主管部门统筹。从上海7月博物馆接待的人数来看,其中近七成来自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热门场馆。通过联票等形式将观众分流,再加上博物馆本身也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延时”措施,或更能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博物馆“延时”不是被动地延长开放时间,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以及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期待这样的“延时”,能够成为博物馆在假期中新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