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空谷泉声(中国画) 您是院长 走出情绪的低谷 教师的回眸 奶奶的“半”心愿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3-09-04

奶奶的“半”心愿

□麦父

奶奶这辈子,就没有心想事成过。因为家庭的变故,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我是爷爷奶奶在年老体衰之后,还不得不倾尽全力拉扯大的一个孩子。我是他们的孙子,却更像是他们自己最小的孩子。

10岁时,我过了第一个生日。农村孩子,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大多数的人与我一样,只在第一个10年时过一次生日,下一个生日,就得等到第6个10年了。

所谓的生日,也只是一碗面条,加3个鸡蛋。乡下人的鸡蛋,都是拿去集镇上换盐,买火柴或者肥皂的。一次吃3个鸡蛋,那已经是极奢侈的了。没有生日蛋糕,在我上大学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蛋糕。但在我吃面条和鸡蛋之前,奶奶让我许个愿。在这样的日子,心愿像面条一样长,像鸡蛋一样滚滚而来。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许下的是什么心愿,大约总与吃有关。小时候经常饿肚子,吃是第一等大事。奶奶也没问我许的是什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但我想,她一定是猜到了我的心愿。在我家最困难的时期,我也能隔三差五地吃到一个鸡蛋。

我问奶奶,你有什么心愿?

奶奶笑笑,哪能没有心愿呢?我也是有心愿的,但我可不敢有一个心愿,我只有半个心愿。这半个心愿能实现,我就很知足了。

哪有半个心愿的?

奶奶说,我希望我们一家老小都有吃的。这不是一个心愿吗,怎么是半个?奶奶说,吃得好,是一个心愿;吃得饱,也是一个心愿。可我和你爷爷都老了,每年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和口粮,想填饱肚子都难,更别说吃得好一点了。别饿着,能有一口吃的,就算不好吃,就算吃不饱,我们也知足了。

我知道为什么我们家一天要吃两餐稀饭了,粮食根本不够吃,只能一把米熬一锅稀饭,米粒在大锅里翻滚,像天上的星星。最可恼的是晚上吃稀饭,吃少了,肚子填不饱,二三碗稀饭喝下去,肚子是饱了,撑了,半夜得一趟趟起来上厕所,一泡尿就把肚子又给掏空了,经常是半夜三更肚子“咕咕”叫,跟打雷一样。

奶奶的心愿,都是半个。她的另半个心愿是,全家人都能有衣服穿。只有我,每年过年前,才会做一套新衣服,我印象里,爷爷奶奶从未给自己做过新衣裳,他们身上衣服的补丁,早就遮盖了衣服的本色,你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样子。若半年后,我长得比爷爷还高了,我的旧衣服,就全成了爷爷的新衣服。妹妹穿旧的衣服,也成了奶奶的新衣服。

生产队每年年终,都会给家家户户结一次账,将工分折抵口粮后,多出来的,以现金的形式发给大家。我们家因为爷爷奶奶挣的工分低,总是入不敷出,折抵保命的口粮后,反而倒欠队里的钱。奶奶的半个心愿是多少能分一点钱,来应付一年一度的春节。可惜,她的这半个心愿,也从未实现过。我们家年年“超支”,欠了生产队一屁股债。后来还是当兵的叔叔,探亲回家,用他并不多的军人补贴,将生产队的欠账还清。

奶奶只敢有半个心愿,她觉得这样容易实现些,“有吃的”“有穿的”“有一点点用的”……她已经很知足了。即使这一个个打了折的心愿,也常常难以实现。

但在有件事上,奶奶却有一个完完整整的心愿——她希望她的孙子能好好念书。这是她这辈子唯一一个完整的心愿。

我们家的煤油灯,只给我看书做作业用;我们家唯一的一张桌子,白天是会客的,吃饭的,奶奶做手工的,而一到了晚上,就是我做作业的地方,谁也不能占用;农活再忙,只要我没有放假,奶奶就绝不会让我下地干活,她觉得我多识一个字,就能多一点出息;家里几只母鸡下的鸡蛋,除了拿去集镇上换盐换肥皂换煤油的,奶奶都悄悄拿给我吃,她和爷爷一只鸡蛋也舍不得吃……为了让我念好书,奶奶拿出了她能拿出来的一切。

我是奶奶一辈子唯一完整的心愿,我不敢说我为她实现了,我告诉天空,奶奶,我一直在努力。我相信在天堂的奶奶,一定能听得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