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花哨新奇的文具在开学季吸引了不少孩子,成为学校“社交利器”。然而这些色彩艳丽、香味诱人的学习用品,极有可能是孩子的“健康杀手”。
花哨和朴实,哪一类文具更好销?对学生特别是低龄学生来说,新、奇、特往往比实用更诱人,如带香味的水笔、橡皮擦等。但这些文具往往另加各种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不仅可能引发恶心、头晕,一旦啃咬、入腹,后果更不堪设想。
劣质文具缘何频频出现?主要是一些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或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去年2月,我国实施新修订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 21027-2020),较之前有多项修改,几乎适用所有常见文具,并明确规定产品应标有相关警示语。但一些文具虽然有一排数字组成的“标准”,但并非国家标准或团体标准,安全性无法确认。
对劣质文具,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抽检。今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类违法案件近200件,如,对一款中性笔笔帽设计不符合规范进行处罚,并发布消费警示。家长在购买时,要主动索取购物凭证,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反映。
家校之间也要加强联系,不给“隐性杀手”可乘之机。孩子天性好玩、好奇心也强,但缺乏辨别和自控能力,同学间往往会分享一些花哨的文具,其中就可能存在风险。家长如发现孩子使用不是自己购买的问题文具,应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如果发现问题,也要跟家长联系。
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联手,为孩子使用文具筑起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