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耄耋之年再追“梦” 爱因斯坦手稿在沪展出 跨界碰撞“自定艺”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3-09-20

爱因斯坦手稿在沪展出

电影《奥本海默》的热映,让人们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前,“最美丽的物理理论”之父爱因斯坦的珍贵手稿来到了上海,今天起至23日,这份长达14页的德语手稿在佳士得位于外滩一号的上海艺术空间进行拍卖前预展。

这份手稿源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受纽约时报之托,以一种相对简单的形式解释他对科学最著名的两大贡献: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来回应公众对其理论的极大兴趣。手稿中讲述了相对论的发现历史,解释了相对论的工作原理,并展望了在“统一场论”中完成相对论循环的可能性,因此具有重大意义。手稿包含两个方程式和一个时空连续统结构图,以及其中两页背面所含的科学公式。手稿的12张单页,第一张来自一本正方形的科学记事本,其他纸张则来自爱因斯坦的私人信纸,背面可见爱因斯坦的签名和在柏林的地址——5 Haberlandstrasse,因此具有一定的私人性。

爱因斯坦手稿上的笔迹清楚整齐,易于阅读,但传达出的奥义却复杂而深刻。纸面上的文字井井有条,可见书写者从容不迫。前几段中有少许修改痕迹,但后面一气呵成,可见作者已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字迹也随之流露出真诚的文采。由于作者以德文写作,因此文中可见不少较明显的大写字母,还有些花式字体令人赏心悦目。文字整齐划一地向右倾斜,仿佛微风拂过的芦苇。中间两页手稿的背面也写着一些潦草的方程,却与罗塞塔石碑出土前的象形文字一样无法理解。这种批注式的文字展现了作者表达中的急切之情:不断出现的希腊字母λ如同新石器时代的箭头一样冷酷粗糙。错误的数据被大力擦去,又不曾擦得不留一丝痕迹,仿佛感觉到科学家的些许沮丧。爱因斯坦在用他的第二母语——数学符号,解决更加复杂艰难的问题。

爱因斯坦坚信,电磁力和引力是同一种宇宙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他尝试从数学角度证明这一理论即“统一场论”,试图写出可以证明电磁力和引力的优美简洁公式。《纽约时报》上爱因斯坦文章的读者十分欣赏他科学成就的简洁之美,当年不少文学界人士亦将爱因斯坦视作自己的一份子。

虽然70年过去了,“统一场论”依然没有被证明存在,它是爱因斯坦天才脑海中的绮丽梦想。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言:“最伟大的科学家也同样是伟大的艺术家”。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