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三棵树 上天打翻了颜料盒(摄影) 姆妈的手工月饼 多虑老妈  大心女儿 记一位小诗友 边防部队看电影
第15版:夜光杯 2023-09-20

边防部队看电影

陈日旭

1961年夏秋投笔从戎的我,在江西驻地营房仅待了三个月,是年甫入冬季,即奉命随大部队调防江苏东北黄海边,从内陆到海边,成为一名边防战士。说实话,当时那里除了寥寥村落、白花花的盐碱地和茫茫海滩外,啥都没有。白天军训、施工,紧张又辛劳,至于文化生活,除了休息时间阅读报刊或自娱自乐外,极度贫乏。

一日,全连官兵正在海堤上施工作业,一名老兵眼尖,指着远方尘埃扬起处的公路喊:“大家看,晚上放电影啦!”他一蹦二尺高。大家顺着他的手看去,一辆马车正在向驻地驶来。早就传闻要放电影,嗬,今晚有电影看啦!工地上顿时掠过一阵欢呼,劳动号子愈加响亮……

团部电影放映组由两人组成,用一辆马车驮着发电机、放映机及其他设备下连队巡回放映。海边,哪来影院?也无礼堂,当然是露天电影。露天放电影,首先得仰仗好天,遇到恶劣天气,只得罢休等待。至于影片内容,大多是关乎军事题材的故事片,如《万水千山》《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

一块有半个足球场大平整的场地边,两根结实的毛竹挂起了银幕,发电机安置在稍远的地方,电缆线直通到放映机的脚架边,机器要晚饭后再架起,这就是“电影院”的基本框架。晚饭后,放映人员早早来到现场,安上放映机,光束角度对准银幕;检查发电机运作正常与否,动作熟练,一丝不苟。

连队指派专人,负责将场地纵向划分两大部分,一半是部队,一半是老百姓,“界河”分明。出于礼节,我连首长事前会通知友邻空军雷达站部队,并给他们留下空位。

边防部队看一场电影不那么容易。战备观念时时刻刻要放在首位。电影放映前,连队先要安排好岗哨:除了常规的海堤岗亭哨所外,驻地连部、伙房,以及电影放映场地一侧的发电机边,都要增加一名哨兵。另外,电影开映后,还有专人背着枪在场地周边游动,确保安全观影。

天还没有擦黑,老乡们就来了,他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带着板凳、草垫,争先恐后地占领靠前的地块,不一会,就挤挤挨挨,坐了大半。“日落西山红霞飞……一二三——四”,连队官兵唱着雄壮的歌,踏着整齐的步伐来了。“立定——坐下”,一声洪亮的口令,“刷”地一下,全体人员席地而坐,霎时,老乡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正当老乡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时,副指导员命我(我是连队文娱骨干)起身指挥大家唱歌,一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得正是时候,且唱来娴熟亲切,整齐嘹亮,老乡们频频颔首;再来一曲《我是一个兵》,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排轮唱,这回,老乡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有人还嚷着,“再来一个!”电影未放,现场的气氛已被点燃起来……

夕阳西下,暮霭四合之际,隐隐可闻发电机响了,银幕一亮,现场立即安静下来。先是幻灯片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接着是表扬好人好事短讯以及新闻纪录短片。电影正式开映,是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插曲,大家耳熟能详,楚汉乡音更会引起湖北籍战士的兴趣。

记得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放黄梅戏《女驸马》,连队里安徽籍老兵尤多,一些经典唱段他们都会跟着轻轻哼唱,且有板有眼,沉浸在浓浓的乡音旋律之中;同样,电影里的某些细节也有如此效应,如影片《战上海》的放映过程中,银幕出现外白渡桥、大世界等地标建筑镜头,阿拉好几个上海兵也会莫名地亢奋起来,并轻声向邻座的战友介绍……哦,当兵的人,来自祖国五湖四海,观影激发卫国戍边热情,并流露些许乡思、乡情,亲切而自然。当时陆军的服役期限是三年制,且有不少老兵超期服役,笔者即其中之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乡愁,毕竟是个沉重的名字呵!

金轮银钩,时光如流,六十多个春秋弹指一挥。悠悠军人心,沉沉乡愁情,早已脱下戎装的我,对这一段部队观影的温暖记忆始终无法忘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