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大多数学校采用餐饮公司提供生鲜食材、厨房现场烹制的方式为学生供餐。然而,对于位于老城厢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来说,这也曾经是“奢望”,师生们只能吃餐饮公司烹制好的午餐。食物在餐盒里闷了一会,口味自然大打折扣。因此,今年暑假,一墙之隔的幼儿园搬迁后,校长张叶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建原幼儿园厨房,让师生们吃上现炒的菜。
“第一次看到有小朋友主动要求添饭,还有老教师说,吃出了幸福感。”张叶清感叹。
这是食物给人的念想,也是校园予人的温暖。“真的,我们食堂的肉燥面太好吃了,毕业以后一定会想念的。”在和食堂师傅对话的时候,西南位育的几个同学一个劲向记者“安利”。学校即将迎来30周年校庆,他们甚至给校长陈勇出了个点子——把“西位肉燥”做成伴手礼送给校友,盛满“母校的味道”。
一碗肉燥面,藏着大厨吴玉东的秘方——蒜、姜先煸一下,再用豆瓣酱调味,加一点点辣椒粉会更香,全程小火熬20分钟左右;孩子们不喜欢吃肥肉,肉糜就以瘦肉居多。“现做,现做才好吃!”吴师傅说,新奥尔良鸡排也深受同学们喜爱,但是,半成品鸡排调料太多,他和同事们减少调料用量,将鸡排洗净腌制一小时后,现炸现吃。
“做校餐是需要责任感和情怀的。”这是上海朗富快餐盒饭有限公司负责人成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想象一下餐桌旁坐着的就是自家孩子,一切的怠惰、偷工减料和借口,自然不复存在。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