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苏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进一步明确苏州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战略目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向全球发出了苏州邀请。这份邀请中,除了有姑苏千年底蕴的温婉动人,也少不了苏州太湖风华绝代的云锦天章。
当城市发展密度愈来愈高,开阔的水光山色,将成为稀缺的空间产品。浩渺太湖三万六千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独占“三山一福地”,是环太湖文旅产业带绝对的C位。如何C位出圈?“苏州太湖”正着力擘画新蓝图。
顶层设计
全域共持苏州太湖新图景
作为“国字头”度假区,太湖度假区山水风景绝佳、文物古迹密集,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但长期以来,太湖度假区旅游资源各自为政,既散且弱,效益不佳。要打响“苏州太湖”品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这颗颗玉子,变成一盘活棋。
2022年1月1日,苏州市吴中区正式推出“环太湖1号公路”品牌,以景为引,以路为媒,通过186公里的环太湖公路将苏州太湖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让“环太湖1号公路”成为太湖旅游的绝对主角。
角儿有了,还得有人搭台鸣锣,方能上演好戏。2022年7月,作为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业务载体的苏州太湖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旅集团)正式成立。沈大地,太旅集团总经理,职业生涯的大半时间,都是在跟太湖打交道,他介绍说,太旅集团的重点就是要统领落实运管、营销、产品、品牌“四个一体化”,快速推进、助力度假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太旅集团成立至今一年余,“握指成拳”的效果已初步显现:目前太旅集团已经完成“总部—片区—景区”三级运管体系的构建,实现29个景区统一运管。
在运管一体化的基础上,营销、产品的聚合效应也逐步体现。作为太湖度假区旅游资源一体化线上营销平台“太湖甄选”2022年11月正式上线。新团队,新营销,员工更新,平均年龄24岁。年轻的团队,带来的是年轻的表达。太湖的风,是“Feng趣节”的主角;太湖的草,是“野可以”营地的颜值担当;太湖的梅,配上年轻人欢喜的汉服,成就的是香雪海的“华袍花月夜·梅韵香雪海”。与此同时,营销平台通过“住宿+”“活动+”业务模式,以“住宿集群”为核心载体,叠加景区(点)运营,实现景、旅、居一体化融合营销。
线上“出圈”,线下“打卡”,“太湖甄选”2022年11月上线以来,上线品类190余种,完成订单交易13万笔,各类资源曝光量超3亿次。
文化赋能
标杆引领融合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在。太湖,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缺文化,但文旅融合,不能硬融合,要讲究“软融合”,要找到异质关联点,还要结合时代审美创新演绎。太湖度假区在这一轮一体化改革中,集中进行了在地文化的梳理与创意。
香山帮建筑艺术博物馆是这一轮梳理的成果之一。江南能工巧匠皆出于香山,香山帮是中国唯一从民间走向宫廷的建筑流派,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3年2月香山帮建筑艺术博物馆隆重登场,馆内依次设置了香山巨匠、香山妙计、香山营造等板块将香山帮发展历史娓娓道来,“1比1复刻故宫太和殿门头”尽显香山帮营造技艺的巅峰。
有西山十景之一“金铎松簧”之称的金铎岭,借此契机也有了一次蝶变。2500年前吴王阖闾藏金铎祈福的历史源流,结合现代审美,创新演绎为“治愈的风铃”,加上“风铃白泽”“松簧茶室”等一系列文化创意,金铎岭完成了从太湖“小透明”,到太湖文艺地标的蜕变,将于国庆前开园运营。
当然不只是文旅融合,在推进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上,太湖度假区坚持“应融尽融、能融则融”,努力寻找着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与农业、旅游与商业的最大公约数。“旅游+文化体验、旅游+文化IP、旅游+生态教育、旅游+节庆赛事、旅游+科技体验、旅游+演艺活动、旅游+农业采摘、旅游+康体养生”,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整合太湖旅游要素,衍生出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满足了游客消费新需求。
与此同时,雨花胜境、水月坞茶文化园等一批标杆项目将陆续落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赛、金秋经贸洽谈会等品牌活动纷至沓来。通过标杆项目、品牌活动的打造,太湖度假区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让每个游客,都能找到来苏州太湖的理由。
区域山林面积占全市的65.1%,太湖水域面积占全市的55.7%,拥有3处太湖风景名胜区景区;区域已建成开业酒店22家、民宿1024家、农家乐260家、休闲咖啡馆122家……这是太湖度假区推进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启全新太湖时代的底气;从滨湖发展走向拥湖而兴,从生态保护走向价值释放,形成“苏州太湖”文旅产业发展品牌,为全球游客呈现一个“世界的太湖,太湖的世界”是苏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