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赵干城
近日,印度政府要求加拿大撤回41名该国驻印度外交官。这意味着,印加两国因加拿大籍锡克教人士遭枪杀事件触发的外交战进一步升级。而加拿大方面似乎态度软化,总理特鲁多呼吁印方不要进一步驱逐加拿大外交官。
对这一事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表态谨慎。分析人士称,盟友的“沉默”令加拿大感到尴尬。印度与加拿大之间的这场外交风波缘何而起?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我们请专家详细分析。——编者
1 外交风波步步升级
问:印度与加拿大之间的这场外交风波因何而起?
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9月18日公开指认印度特工涉嫌参与谋杀加拿大公民、锡克教人士哈迪普·辛格·尼贾尔,敦促印方配合调查。加拿大外交部同日宣布驱逐一名印度高级外交官。
尼贾尔20世纪90年代从印度移民至加拿大,主张印度部分地区独立,被印方列为“恐怖分子”。今年6月18日,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里县一处锡克教文化中心外遭枪杀。
印方指责加方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并驱逐了一名加方外交官作为报复。印方还对本国公民发布警示,称加拿大反印活动日渐增强,同时暂停对加方公民的签证业务,理由是印度驻加拿大使领馆工作人员遭遇“安全威胁”。
锡克人是印度一支特征突出的少数民族,硕大的头巾包裹是锡克男子的标志性穿着,目前该族人口有2000多万,主要聚集在经济比较富庶的旁遮普省。上世纪80年代,锡克人闹独立,武装占据著名的金庙,被政府镇压。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后来被锡克族卫兵刺杀。不过锡克人主张的“卡利斯坦”独立运动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部分人士移居国外继续从事反印度政府的分离主义活动,成为印度政府的心头之患。
加拿大是海外锡克人最大集聚地,自然也是印度政府关注的重点,莫迪政府多次要求加方采取行动遏阻印裔反政府活动,加拿大政府则以各种理由推脱。在印度看来,加拿大根本就是“双标”,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印度外长苏杰生近日在联大的讲话中表示,不能以“政治便利”来决定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暴力的反应,他还表示,由少部分国家设定议程让其他国家遵守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10月2日,印度政府要求加拿大撤回41名该国驻印度外交官,加拿大派驻印度的外交使团现阶段有62人。印方警告,逾期不离开印度的加方外交官将被取消外交豁免权。按照印方说法,这一举措旨在让两国外交人员在人数和级别上对等。
加拿大方面则试图缓和与印度的紧张关系,呼吁印度政府不要进一步驱逐加拿大外交官。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3日表示:“我们不希望争端升级。在这个极其困难的时期,我们将开展重要的工作,继续与印度保持建设性关系。”
2 印度“入伙”面临尴尬
问:从这次外交风波来看,印度与西方关系面临哪些问题?
答:印加关系这轮波折反映了印度近年来加快进入西方阵营时面临的一些根本性挑战。
一方面,印度总理莫迪在几乎所有重要国际场合都抓紧宣传,希望西方认同印度,接纳印度成为伙伴,并最终落实在经济领域,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全球生产链供应链重组等;另一方面,莫迪代表的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印度教色彩十足的政党,执政近十年来,大力推行印度教至上的各种举措,包括最近宣称要将国名改为“婆罗多”,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这个新国名源自古代梵文典籍“摩珂婆罗多”,宣扬的是传说中的“大婆罗多国”,一个囊括印度半岛全部的假想国家,其印度教至上的含义不言自明。在政治学意义上,莫迪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奉行的意识形态无疑是有印度特色的保守主义。
对于莫迪政府对外塑造的自由色彩和对内的保守色彩,西方是否能统一接纳呢?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识形态宣传层面,那西方阵营出于笼络印度的需要,也许可以接受,但印度人民党奉行印度教至上可不是说说而已。印度是多民族国家,印度教教徒在数量上固然占据优势,但如果要搞印度教至上,其他民族势必担忧不满乃至发起抗争。
莫迪当年在古杰拉特邦任首席部长时,曾用暴力镇压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令国际社会震惊,美国一度禁止给他签证。印度历届政府在处理类似问题的各种强硬操作,亦导致反政府势力不断涌现,各种抗议活动此起彼伏。莫迪之前的国大党总理曼莫汉·辛格是锡克人,他就曾表示,对印度国家安全最大威胁来自国内的反政府活动,而不是来自国外。
自上世纪80年代镇压锡克人分离主义运动后,印度政府采取了高度防范政策,“卡利斯坦”独立运动也进入低谷,但坚持该理念的锡克活动分子大批移民西方国家,其中加拿大成为海外锡克人最大集聚地,据说人数达到77万。他们建造锡克教寺庙,并将宗教场所作为开展反印度政府活动的庇护地,这次遭枪手暗杀的尼贾尔便是在锡克教文化中心外遇害的,显然暗杀行动经过精心策划。
印度政府是否参与暗杀尼贾尔,尚待调查结果,不过印方愤怒抗议的态度,反映了印度应对西方各种反印活动的两难处境。印度急切希望加入西方阵营以谋取各种好处,又指望西方全盘理解其困难,同情其处境,乃至接受其各种要求和做法。这次困局如何解开,恐怕要看西方阵营怎么操作了。
3 美国态度耐人寻味
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本次印加外交风波持什么态度?
答: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而言,为此事和印度对峙也许不是首选。美国2017年宣布“印太战略”以来,对印度的地位和作用就很重视,在吹捧拉拢上没少下功夫。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小兄弟”,自然心知肚明。这也许可以解释特鲁多为何对案情隐而不发拖了那么长时间,毕竟,据美国驻加拿大大使透露,加方根据“五眼联盟”情报系统,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案情。
但特鲁多还是发作了,原因可能是与印度幕后协商的努力失败,以及加拿大国内各方,特别是在加锡克人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努力撑顺风船的加拿大政客,让美国看了顺眼固然重要,国内选票却更重要。不过特鲁多还是在第一时间向美英法等西方伙伴通报了此事经过。
由于印度方面丝毫没有退让之意,反制措施不断出台,印加外交危机进一步发酵,加拿大的西方伙伴这回都出言谨慎,西方各国舆论纷纷强调“软着陆”的重要性。他们固然要支持加拿大,但也不能逼印度过甚,更不能因此影响印度在西方“伙伴圈”中的地位。
事实上,印加双方在愤怒之余也留了余地,例如双方都声称驱逐对方的高级外交官,但并不挑明具体对象。特鲁多声称有印度政府参与暗杀尼贾尔的可靠证据,但也不公示,只是要求莫迪“认真对待此事”,显然是为后续留了余地。
印度的“战略伙伴地位”说到底是美国的要紧事,所以印加本次外交危机能不能“软着陆”,华盛顿的态度恐怕更重要一些。
鉴于美国近年来拉拢印度的不遗余力,以及印度也多次表示“欣然入伙”的意思,美国对印加间出现这种糟心事显然是不乐意的。但是从印度加拿大刚一翻脸,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立即称特鲁多的“可信证据”来自“五眼联盟”情报系统来看,这是否表示美要借此机会给印度“立规矩”呢?因为显然地球人都知道这一系统是美国全面主导控制的。印度在外交上一向强调战略自主,美国现在着力要把印度拉入“基于规则”的体系,印度既然愿意加入,美国大概也想要让印度明白,这些规则是由西方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