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白纸黑字 苗家姊妹(水印木刻) 那份热爱依然在 见见父亲任溶溶的老朋友 十三把半 吴宓病隙记事
第11版:夜光杯 2023-10-14

吴宓病隙记事

陆其国

1920年初,人称“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的吴宓,在美留学期间,不幸患上流行性感冒。于是就有了他自述的“宓在美国四年,患病就医,只此一次”的难忘经历。

据《吴宓自编年谱》记载:1920年初,一场流行性感冒在美国波士顿及东北各地大流行,这场流感传染迅速,一时间病者、死者甚多。当时吴宓在个人婚恋事上正遭遇烦恼,2月上旬,又逢学期大考。吴宓觉得自己“心情郁苦,易受外感”。《吴宓日记》(1920年2月4日)记载,临考时,吴宓感到身体很不舒服,于是便去校医务室就诊。校医诊治后告诉吴宓,他已得了流行性感冒,不能再回宿舍。接着便安排吴宓住进了哈佛大学医院。这一住就差不多两星期。吴宓说,住院最初一两天他很不适应,觉得头昏眼花,心绪纷乱。不过这里“轩敞、清洁、肃静,秩序井然”的医疗环境,以及“美丽而又有技术训练之青年女护士”,她们说话轻声细语,给病人打针、换药动作轻柔,这些也都让吴宓始终难忘。一周过后,病情告退,吴宓感到“神志清明”。第二周便进入恢复和休养模式。尤其是每日三餐及午后茶点,“给病人以滋补而又味美之食物”。吴宓印象最深的,是好吃的牛排:“乃是宓在美国四年所得最佳之膳食,亦是宓一生所尝最上等之西餐。”(《年谱》)

《年谱》还记载,吴宓此次住院,邂逅了两位和他住同一病房,也是不幸患上流感的病友。他们都是留美学生,一位叫曹丽明;一位叫竺可桢。竺可桢先吴宓住进医院,也先吴宓治愈而离开医院。竺可桢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学成回国;后来成为著名气象学家,并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而就在他此次住院前一年,即1919年,中国留美女生、也是纽约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张默君,在波士顿见到“年少美才”的竺可桢,对他很是激赏,当下便为人在国内的胞妹张侠魂大包大揽,想让竺可桢做自己的妹夫。张默君是同盟会成员,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行者,著名革命家。此时的她已是名花有主,那位痴情的“白马王子”也是同盟会成员、曾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机要秘书和代行秘书长职务的邵元冲。竺可桢对张默君早有耳闻,一见之下即为她的气质和诚意所打动。当然也是相信有如此优秀的姐姐,妹妹也一定不会差。所以即使还没有见过张默君的妹妹,竺可桢还是答应了前者的“包办”。1920年,竺可桢学成回国,任东南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并与张默君的妹妹张侠魂举行了婚礼。竺可桢与张侠魂的婚姻,确实也被“包办”得堪称幸运和幸福。

然而,另一位病友曹丽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曹丽明也毕业于清华,“曹君平日甚用功,国学有根底,为同学所敬服,然家甚贫寒”。(《年谱》)他在吴宓后面住进医院,出院也晚于吴宓。但十几天后,已经出院的吴宓即得到曹丽明病逝的噩耗。可见当年美国这场大流感有多凶险。吴宓最后和部分留学生们一起,“皆捐钱治丧并赙赠其家属”,还买了墓地将曹丽明入葬。

吴宓病后余生,加上国内家中又发生一些变故,让他深感国家“豺虎横行,正士诛夷,天道茫茫,痛愤何极!”加上文化现象上种种“倒行逆施,贻毒招乱,益用惊心”。这时候吴宓不由得想起了此前在哈佛大学医院度过的日子,因此忍不住感叹道:“呜呼,安得一生长住病院,洞天福地,不闻世事,不亦幸哉?”当然,这实际上只是吴宓的一种抒愤。事实上,还在吴宓这次得流感前的1920年1月的日记中,他就已这样写道:“宓每念国家危亡荼苦情形,神魂俱碎,非自己每日有所作为,则心不安。”可见他念兹在兹的,还是国家。接着,吴宓便于1921年提前回国,投身到祖国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