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走访历史遗存  感受海派风情 “洋高参”为上海发展建言献策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10-15

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全球商业领袖在沪与中国企业家对话

继三年云端相聚后,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今天重归线下举行。昨天,一场全球商业领袖和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提前为会议进行预热。

上海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全球各类人士和机构来沪发展,聚力突破、共谋发展,携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盟于1994年联合创立,是中欧合作的典范之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致辞时说,很多世界500强企业持续追踪中国经济,深耕中国经济,在中国投资,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因此更关注后续中国发展的机会。同时,中国的企业家扎根在中国发展,并寻找拓展全球合作的机会,因此双方的企业家有这种共同的需求,需要相互深度了解,把产业的新赛道和商业的新机遇转换成产业的实际效益。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中国市场发展新机遇、跨国公司合作新环境,如何在未来探索共同繁荣之路?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全球企业如何更好地扎根中国并快速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三位中国企业家代表与三位国际商业领袖在论坛上展开对话,共论如何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新篇章。

一场对话下来,“合作”成为大家的讨论之中的最高频词汇。

“当下我们在和跨国企业有一些良性竞争的同时,更多的是开展合作,甚至和全球的高校、研究机构一同开展合作。”在回答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抛出的“你如何看待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关系?”提问时,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薛敏介绍,联影集团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聚焦高端医疗装备,成功推出18款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产品,覆盖从数字X射线、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再到PETCT,打破国际厂商多年的垄断。2011年创业至今,能在短短十多年取得如此成绩,薛敏坦言正是得益于上海提供了推崇创新和国际合作的优异环境,才让企业家敢想敢做,力争做一家世界级的公司。

在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看来,合作同样是中国大模型走向全球的重要推手。对话中,星展集团首席执行官高博德向徐冰提问,“如何能够扩展大模型的边界,让中国的大模型具备全球竞争力?”

对此,徐冰回答,对于AI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据的积累,想要打造最完善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或许需要全球数据的积累,“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我们会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更全面的数据合作,仅仅一个国家的数据训练是有限的”。

在与铁狮门公司首席执行官徐瑞柏讨论时,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表示,此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促成了更紧密的全球合作,“在未来面对新的病毒挑战时,这样的全球合作也能更快地推动解决途径的诞生”。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