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活动现场
戴上VR头盔,仿佛科幻照入现实。10月16日,作为复旦大学文化校历系列活动之一,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举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展示一系列前沿科研成果。
吸引最多目光的是结合脑认知评估与训练系统的一体机。它由配有脑机接口与多模态感知装置的VR系统和显示模拟场景的屏幕组成。参观者戴上头盔,便可置身于系统模拟的超市、教室等日常环境中。“就像电子游戏场景一样,”在场体验者表示,“穿戴VR设备的感觉,很有立体感。”
这台仪器可以辅助评估人脑的认知情况,从而在各类脑部疾病的评估和治疗中发挥作用。“系统会连接传感器,分析收集到的多模态生理信号。比如评估儿童的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就可用VR设备模拟出教室环境,在与测量量表题目交互的过程中,系统会记录使用者的眼动情况,进而分析其注意力集中情况,辅助医生的诊疗。”实验室工程师郑帅介绍。
开放日展示了另一项颇具潜力的成果——一体式人机交互康复系统,主要应用于脑卒中等疾病患者的肢体动作康复。在设置完符合自身的系统条件后,患者只需将肢体放入仪器的视觉识别范围内,按照指引完成康复动作,系统便会依据肢体骨骼识别在仪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给出对应评分。
“和医院里的常规康复流程相比,这套系统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激励性,通过任务和评分这种正向流程鼓励患者积极完成康复练习。”郑帅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通过虚拟现实,病人可以参与有趣的康复活动,增强治疗的积极性。而类脑计算的智能辅助更是提供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使康复过程更加高效、愉悦。”202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杨子易对一体式康复系统印象深刻。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