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桑基鱼塘
“摇摇船,摆摆船,阿乌朵朵船,朵个阿乌吃饭饭……”近日,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亲子游“摇摇渔舟”迎来旅游旺季,15艘船几乎天天客满。游客们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快节奏生活,畅游在清澈的水面上,尽享生态之美。
始建于南宋年间的荻港村,京杭大运河的支流穿村而过。“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荻港因此而得名。在这里,传统民居、连廊街巷、石桥河埠、江南民俗和历史名人融于一体,它是舒乙笔下“最好的江南小镇”,也是江南水乡古村落中的“活化石”。2015年,荻港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17年,“荻港桑基鱼塘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保留最完整、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坐落于桑基鱼塘系统核心保护区,我们要用好千年鱼桑文化这块‘活化石’,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荻港村党委副书记杨明介绍。如今,荻港村以桑基鱼塘鱼桑文化和古村落文化为依托,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打造,形成体验类旅游板块,探索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在荻港渔庄的桑基鱼塘研学基地内,孩子们现场制作蚕茧灯、蚕丝纸,了解桑基鱼塘系统,感受农业文化遗产的魅力。在鱼文化节上,鱼乐、鱼歌、鱼宴等以桑基鱼塘系统千年农耕文化为题材的鱼桑文化表演,展现了传统的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之美。
依托“桑基鱼塘”品牌,荻港古村、荻港渔庄同频共振,不断焕新。荻港渔庄从最初利用荒废湿地、老桑地、小鱼塘搞农家乐,到如今打造集餐饮、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研学实践教育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带动周边企业增收和村民共富。渔庄内600多名员工,九成以上都是本地村民。
“今年,荻港村吸引游客约65万人次,带动旅游和土特产销售超亿元。”杨明说,眼下,荻港村携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南浔荻港村旅游发展与风貌景观提升规划》,让水乡焕发新活力。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