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霜降 青山依旧 访城北书房 倾听万物,放飞童年 到松阳发呆 老茶楼有灵魂 施蛰存的“烟火趣味”
第15版:夜光杯 2023-10-24

老茶楼有灵魂

管苏清

过石板桥,踏石板路,跨老门槛,步入沧桑百年的七宝茶楼,眼见一楼有个老书场,百人听书不嫌多。楼上是品茶包间,保留了旧时茶馆模样,欣喜坐下,挪不动脚步了。

过去请人吃早点,俗称“吃早茶”,自有一番风味。有的乡绅饱食无事,借茶馆消磨岁月,谈古论今,自命风雅。总之,旧时茶馆,可以说是社会风俗长卷。

茶楼所在的七宝镇,明始初成,形制规整,老街南北,巷串东西,呈“非”字形。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尚有多处古迹,其民居、商铺、桥梁仍保持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内有“棉织坊”“老行当”“七宝老酒坊”“七宝蟋蟀草堂”“七宝皮影戏”等好去处,难怪七宝老街入选了“上海魅力新十景”。

现时南北大街为七宝老街中轴线,北大街长约300步,南大街长约200步,沿街皆开店铺。与南北大街相沟通的是一条又一条的小巷,本地称为“弄堂”。民居建筑以双坡黛瓦的大屋顶为主,层高一般不超过两层。其整体的组合形式,展现出房宅相连,高低错落的韵律感,线条柔和而流畅。

七宝茶楼新修缮,和记忆中江南的老茶楼颇为吻合。游客纷至沓来,可享用美美的早茶,品尝网红茶点,可欣赏评弹、评书,观看沪剧、越剧。与友人点上几道沪上名点,沏一壶香茗,边欣赏苏州评弹,边天南海北侃大山,元气满满,好不惬意。

记得儿时最快乐的事,就是在茶楼听评书。恼人的是口袋里铜钿少,一年去不了几回。好在姐姐有了工作后,心疼地用两个月工资买了台“红灯”牌收音机,这让我狂喜不已。每天急匆匆吃完晚饭,打开收音机,调好频道,等着听刘兰芳说评书《岳飞传》。那时说书人就是大明星,《岳飞传》100多家电台广播,轰动全国乃至海外。从夏听到冬,一年四季不停息。

刘兰芳的磁性说书,令听书人着迷,干练中透着豪迈,铿锵起伏中有声韵美感,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天色将晚,待她那特定声音响起,街巷里大人小孩都放下或捧着饭碗围拢过来,有的自带小板凳,有的铺块报纸席地而坐,没人敢讲话,否则众人会给他白眼。路灯下,早有热心的邻人点燃了驱蚊的艾草。

月光如水,辛劳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说书人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又最讲究悬念设置,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说到紧要处,说书人卖起关子,突然语速加快,板子翻飞,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可惜半小时一到,人们意犹未尽地散了场,我也恋恋不舍关了收音机。一晚上,翌日白天,还沉浸在故事里,眼巴巴地盼着晚上快到来,好听那“下回分解”。

香茗映太平,壶中日月长。纵览民间茶事,确是纷呈繁杂,奇异别致。到茶楼喝茶,我喜首选瓦屋之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友共饮,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一壶功夫茶端在手,叫上小笼包,或品着烫嘴的香干丝,东西南北,谈天说地,无真假之辩,有开心之笑。

吃茶听评弹,确是人生快事。评弹是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被誉为“江南明珠”,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苏州,又称苏州评弹,内容多是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人物是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今日茶楼艺人表演的是《武松打虎》,“星儿俏,月儿姣,良夜迢迢,岭重重,上山坳,乱树萧萧,透瓶香,出门倒,心底火烧,俺提棍棒,挺胸膛,怕什么虎豹……”艺人表现力极强,高亢处刚劲挺拔,石破天惊;委婉处一唱三叹,细流涓涓,风味十足。

菊正开,蟹已肥,赏秋人,来不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如果冬日碰上雨雪天,坐进茶楼喝一壶,听雨声叮咚,观雪花漫舞,更会增添不少生活情趣。壶中乾坤大,老友喜相逢,七宝老茶楼真是有灵魂的,得闲去坐坐,炉火一闪一闪地诱人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