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三字令  龙 春意兴“龙”(插画) 李逵式阅读 翁山有大树 刻福字,迎新春 我的初中同学丁姐 年画中的巾帼英雄
第7版:夜光杯 2024-02-15

我的初中同学丁姐

杨洵

丁姐,以前是我上海的邻居,也是初中同班同学。我站在晒台上,她打开窗户,我们就能对话。她父母和大哥都是医生,她与三个姐姐一个小哥都是文艺爱好者,家中的琴声和歌声时常飘出窗外,萦绕弄堂,令人驻足侧耳倾听。丁姐在音乐的熏陶下,从小就聪慧活泼、能歌善舞,大家都亲近地叫她芬芬。

1970年,丁姐去了安徽插队落户。她凭着艺术才华,不久便被招进安庆黄梅戏剧团,并且经选拔进京集训后常到各地汇演。为了深造,她花了两年时间跟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学习美声。就在新的演艺事业即将开启之时,她被下海的浪涛冲到了深圳,开始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导游生涯。红红火火的创业既锻炼了她,又使她成为越剧大师徐玉兰的儿媳妇。

为了陪伴丈夫留学,她又一次放弃了蒸蒸日上的机会。初到美国,没有任何人脉关系,一切从零开始。为了筹集每年4万美元的学费,她一边读书一边做家教、干家政、在餐馆打工,最多时一人打了6份工。勤学奋斗,任劳任怨,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创建了自己的餐饮品牌——大合卤味;并且开出了9家连锁店。因新冠疫情暴发,餐饮业萧条,她也损失惨重,但她还是不惜工本,坚持为学校、社区、养老院提供服务,甚至兼送外卖,终于保存下了4家餐馆,也留下了被人啧啧称赞的口碑。一次,歌手蔡琴去她餐馆听她唱歌,感叹道:一个被卤味店耽误的美声歌唱家!日前,《繁花》热播,剧中汪小姐发誓:我要做我自己的码头!丁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个汪小姐呢!当然,现在她已年逾古稀了。

去年深秋,丁姐返沪,我们相约再见时,她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已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上面有:浙江新登徐玉兰故居纪念馆修整;安徽大剧院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丁姐当年的同事)新剧上演;上海钢琴家孔祥东演出;赵志刚松江泗泾古镇赵氏工坊落成等。要会晤的还有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上海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施琰;沪剧演员徐祥;民间草根艺人蔡嘎亮等。更多的是朋友、亲戚、邻居和家人。丁姐几乎没有一天的空闲,却安排中学、小学老师和同学聚会了3次。每次席间,她都会热情主动地与我们握手拥抱,并且一一合影,留下美好的瞬间。一次聚会后,她定要与同学们一起乘71路中运量公交车,说与大家一起感受家乡的变化才更有回家的味道。是啊!丁姐很多年没有回家了,上两次我们的聚会还是在1994、1995年呢。

1994年春天,丁姐介绍一位朋友与我的同事洽谈一个照明方面的生意,结果没有谈成。事后,她还是执意要我约同事一起到进贤路上的一个小酒家酬谢。她介绍这是一个越剧票友之家,顾客多与越剧有关,用餐要预约,店内只有四五张桌子,吃完收桌后不再续客,每晚九十点钟之前打烊。这与当时进贤路餐饮的欣欣向荣有点不一样,更与黄河路的灯红酒绿不同调。丁姐说她就喜欢这样的小酒店。我没有去过她洛杉矶的大合卤味,却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个讨宾客喜欢的去处。《繁花》剧中的玲子后来离开进贤路,到别处去发展了。我似乎隐约看见了丁姐的身影。

丁姐要回洛杉矶了,离家才一个多月,她说太想念家中9个月大的外孙女了,但还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看的。她专程去参观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在这排石库门建筑前留下了灿烂的笑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