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魔都号”停靠港吴淞国际邮轮码头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虹桥商务区联合国采购项目中心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机遇”,成为跨国公司掌门人的共识。昨天下午,“机遇中国”大虹桥跨国企业合作交流活动在长宁区举行,来自美国、欧洲、南美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在沪跨国企业和外国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与中国“走出去”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
本次活动由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上海日报社与长宁区商务委、长宁区东虹办联合举办。
紧抓机遇
中国是重要战略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有三大机遇,稳健的市场、开放的政策和新质生产力。”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傅悦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他对“中国机遇”的理解。
“中国市场能够保证稳健、有效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在全球大环境波动的情况下,中国是一个合适的投资目的地。同时,人力资源、财务、研发、管理等软性的需求对外企来说也非常重要。”他表示,中国最近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会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价值、新动能的快速发展,外资企业如果能够共创共享这些产业新机遇,就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
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亚地区财务总经理帕尔同样认为,上海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上海刚刚发布了14个重点支持行业,并围绕其建立知识和产业集群。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既包括资金,也包括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安排设施和相关地点——比如研发和创新中心。这些因素将吸引跨国公司开发新的机会,并与国内和国际上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年前,我们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宣布,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地区总部正式揭幕并投入运营。在此之后,住友制药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速。”住友制药集团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纐缬义隆表示,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拥有世界第二的规模,今后也将继续成长壮大,因此对于住友制药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加大投入
增设公司新开门店
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今年都有哪些新计划?
为了加速对中国的产品投入,今年住友制药将在苏州开设一家全新的贸易公司,将更多海外成品药物提供给中国患者。“设立贸易公司后,进口药品获批的时间有望缩短半年到一年。”纐缬义隆说,近年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进口创新药,在审批提速的同时,国家医保目录(NRDL)从2018年开始定期更新,让更多新药有机会进入目录,也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住友制药集团内,除北美和日本以外的全球第三大重要市场。
“我们不光是来自日本的无印良品,更是适应中国市场的无印良品。”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商品执行官佐藤刚说,这是公司想要传递给中国消费者的讯息,而其本土化包括“符合现地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商品开发、中国现地素材的采用以及中国原产地的探求”。
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已有370多家门店,占总体海外市场的60%。未来无印良品还将持续在中国开店,并且以大型店为主。“我们会在中国主要城市开设旗舰店,同时强化线上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提升,迎来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向上发展。”
去年以来,上海邮轮经济加快复苏。今年一季度进出境国际邮轮达到69艘次、旅客21万人次,首艘中国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在1月1日启航,这让挪威船级社对今年的业务发展信心满满。“我们密切关注中国国产邮轮的建设进程。”帕尔说,我们与中国船级社长期紧密合作,非常乐于参与到中国大型邮轮的建设中,并将160余年船舶建造和邮轮建造的标准化积累分享给本土合作伙伴。
走出去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机遇中国”大虹桥跨国企业合作交流活动旨在搭建中外企业交流平台,在帮助跨国企业了解上海吸引外资、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的同时,围绕中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合作机遇,为中国企业出海搭建平台,让更多中国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霸王茶姬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尚向民分享了霸王茶姬五年来的“三步走”出海经验:“在早期,我们面临了文化差异和市场适应性的双重挑战,在‘摸索-调整’的过程中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中期,我们通过品牌创新和市场策略的调整,实现了品牌的本土化;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本地市场的经营,通过产品、空间和店型的创新,扩大消费人群,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活动现场,以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东虹桥)——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为“企业出海专业服务商”代表授牌,拼多多、东航物流、金杜律师事务所、建设银行、上海市跨境电商协会、飞书深诺、一达通、得斯威、艾赛普信息、纵腾集团等接受授牌。未来,中心将与出海服务商、国内外经贸机构等合作,持续做强“企业出海服务”功能,打造国际国内双向循环的桥头堡、国际贸易的新高地,持续助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意大利商会、挪威商会、德国教育与科学技术促进会上海代表处、丹麦投资促进会、中英上海商会等大虹桥-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代表,与长宁区进行了国际商务伙伴签约仪式,各方将围绕企业出海服务开展进一步合作,持续助力企业拥抱出海新发展,把握市场新机遇。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