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吉,很多人会想到最近频频出圈的“村咖”。在这个人口不足60万的小县城,类型多样的300多家咖啡馆遍布绿水青山间,而这背后是创意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咖啡+”引领消费新潮流
一家开在村子里的咖啡馆,一天能卖多少杯咖啡?今年4月,安吉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创下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单日销售咖啡8818杯,不仅打破了全国咖啡馆单日出杯量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县城消费潜力的传统认知。
“深蓝计划”咖啡馆并非个例。安吉山川乡“瀑布咖啡”刚开业不久,就创下工作日游客量日均600人次、节假日游客量日均1500人次,一个月营业额突破百万元。作为“瀑布咖啡”的策划人,阮杰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瀑布咖啡”之名取自户外体验的定位,依山傍水、半开放式的空间为游客创造了更多活动的打开方式,可溯溪野营、短途登山,还可边品尝咖啡,边欣赏瀑布之景。
业态复合型的小杭坑露营村,“露营+咖啡”“农场+咖啡”等复合模式,让不同年龄层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文化印记型的“宅门咖啡”,坐落于吴昌硕故里,清代古宅里的咖啡香,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目前,安吉县拥有300多家咖啡馆,按人口密度计算甚至超过大都市,一到节假日,驱车一两个小时到安吉喝杯咖啡,已然成为周边城市时尚青年们追逐的潮流。
“咖啡馆已经下沉到了山、田、湖、瀑、林、矿间,城市人文地标与乡野的自然风光得到完美融合,也迎合了许多大城市的游客对自然生态体验和品质出游的多重需求。”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罗福娣说。
据统计,去年安吉“村咖”共接待游客约55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1亿元,带动大学生创业100余人。
青年伙伴驻村更“助”村
1998年出生的付寅,去年5月来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目前是“兜内咖啡”的店长兼咖啡师。作为余村全球合伙人“文益社”团队的成员之一,在村里生活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余村的开放和包容。“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就业,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带来更多可能。”
不只卖咖啡,在当地,文益社推出“公益美学助农计划”、策划大余村稻田艺术节、为来村青年发起青年换宿计划……“既然来村里了,就希望能真正融入村里,为村里做点什么。”正如付寅所说,乡村给了年轻人广阔的发展空间,年轻人也让村子涌现出不少新业态、新场景,变得更时尚、更年轻了。
咖啡热潮是青年人才投身安吉乡村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安吉将“招引十万青年大学生”定为第一战略目标,优化人才生态,举全县之力打造青年人才向往之地。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安吉县新增青年就业创业近5万人,常住人口增加近10万人。眼下的安吉,乡村与城市间的壁垒正不断打破,年轻人从“闯码头”到“蹲乡村”。
在近日举行的“源起黄浦江,潮涌向未来——安吉(上海)推介会”上,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发出邀约,邀请广大仁人志士,共同推动安吉全方位更高质量发展。“热情欢迎大家选择安吉、投资安吉、扎根安吉,在这片起航梦想、传承文化、激励创新的热土上,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新篇、共创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