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沿着大运河看宋代文化 宿迁 向日葵花海如画 “空气”能卖钱 青山巧变现 沪浙联动 跨域纠纷就地解 一杯“村咖”里的“青春经济”
第10版:长三角/万象 2024-07-02

“空气”能卖钱 青山巧变现

绍兴首笔碳汇交易落地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可以卖‘空气’,虽然钱不是很多,但看到了农村共富还有许多出路。”近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的绍兴市全国土地日主题活动现场,岭南乡东澄村党总支书记王柏军拿到该村首次存量碳汇兑现的1180.42元现金支票,对应存量碳汇是15.37吨。据了解,上虞区东澄村此次通过“卖空气”完成生态价值的交易变现,是绍兴市首笔碳汇交易。

何谓“卖空气”?其实就是在“碳中和”背景下创新提出的林业碳汇交易,通过委托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是一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多方共赢措施。

上虞区东澄村地处国家4A级景区覆卮山景区内,海拔861.3米,区域面积7.37平方千米,山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71.4%,有“天然氧吧”之称,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等6项国字号荣誉。据有关部门测算,东澄村年固碳能力1800多吨。

“在‘双碳’目标下,碳汇这个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值得关注。目前结合实际情况,摸清了全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建立15个森林样地,为生态系统存量碳汇的核算打好了数据基础。”上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澄村此次通过升级农业种植技术、植树造林等举措,实现固碳减排,将1800余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存”进地里、植被上,不排放出来。通过碳汇交易,种田人可以变成“卖碳翁”,对碳减排量进行竞价交易产生额外效益,让“青山”变“金山”。

作为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区(县),上虞区通过产业链集群等战略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推进等措施,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推动碳汇进入市场。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沈嘉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