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松江佘山有北竿山古文化遗址 广告 漫步华政忆潘念之
第16版:新民旅游/广告 2024-07-16

漫步华政忆潘念之

扫二维码看视频

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上海城市史上最早的大学校园,散落着二十余栋历史建筑,怀施堂、思颜堂、科学馆、西门堂等展现着深厚的历史积淀。1955年,潘念之进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研究处工作,后来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潘念之是我国法学、政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著有《宪法论初步》等,曾任《辞海》政治法律分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编委会副主任等。

致力于法学研究

华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承载着校史的厚重,也见证了华政学者的人生起伏。

潘念之,又名枫涂、湘澄,浙江新昌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浙江第四师范学校学习的潘念之积极参与学生运动。一年后,他与其他进步青年成立“雪花社”研讨新文化,反对旧礼教。1923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潘念之遭国民党通缉,流亡日本,求学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归国后,他继续进行争取民主和宣传救亡的活动。抗战开始,他奔赴祖国的西南、西北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来受党指派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地下秘密斗争。

在从事革命活动、投入教育事业的同时,潘念之一直致力于政治学与法学的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曾出版《思想家名人大辞典》《宪法论初步》等著作。他一直强调:“法学研究者要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孜孜不怠,兀兀穷年。”

1955年,潘念之进入华东政法学院研究处工作,同时在华东政法学院夜校兼课,讲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63至1972年,他在华东政法学院任教十年,后来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

享有“南潘”美誉

1979年,潘念之参与重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华东政法学院,并出任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主持该所工作,同时兼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1980年华政学术委员会组建成立,其中曹漫之、徐盼秋、潘念之属于学者型领导,是20世纪50年代《华东政法学报》《法学》编辑部的主编和副主编,也是教学老师。那时,潘念之还亲自主持编译了《国外法学知识译丛》十二册,约二百五十万字,还主编了《政治与法律》。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他在工作中总是亲力亲为,科研计划一条一条亲自定,学术论文一篇一篇亲手写,请他审阅的作品也是一字一句亲笔改。

1984年,潘念之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任该全书《法学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宪法分支学科编写组主编。《法学卷》主任为张友渔,中国法学界从此遂有“北张南潘”之誉。

如今,华政(长宁校区)打开了校园围墙,将环河滨水空间转化为步道的绿意环绕,构筑起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的别致景观。

文 沈琦华 图 金 晶

周边漫步

陈鹤琴旧居

地址:愚园路851号

这栋欧式独立花园洋房建于1930年,系机制红平瓦坡屋面,屋面高低参差,外墙面水泥砂浆抹面,室内木地板,厨房水泥花阶砖地面,房内空间较高。此处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1945年8月至1950年12月在上海的寓所。1949年秋,陈鹤琴应邀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后迁居南京。

云寿坊

地址:愚园路718弄

云寿坊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造,10年间陆续建成,占地面积1265平方米,每幢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前后共三排,含西式联排式高级住宅楼房多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因愚园路拓宽,拆除沿街一排。每幢铁护栏小阳台,红砖清水外墙,窗户围水泥边框。坡顶红瓦屋面,屋檐下饰连续小三角花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